怎么鉴定清代足紋戒指?
目前社会上传统玉器赝品层出不穷,清乾隆时足纹戒指也是其中一种,那么怎么鉴定清代足纹戒指?
清代足纹玉戒指
足纹又指皮纹、糕纹、糕裂,是一种与玉质同属的极为细小的裂纹。由于它如人的皮肤纹一样无处不存,所以得名皮纹。由于这种细纹远看如同糕饼的酥皮,所以苏帮艺人形象地称为糕纹、糕裂。
足纹产生的原因是:在和田开采玉矿时,由于山上的玉矿岩层致密坚硬,采矿的矿洞深入岩腹之后空气稀薄,因此,矿工们常把开水灌进铁管子里面,将铁管伸到岩石上,开水热胀铁管,岩石冷缩,二者结合就会将岩石炸裂,从而将籽料取出。
足纹就是开水灌入铁管爆炸时震裂在玉皮子上的纹路。清代的爱玉者以拥有皮子玉和有足纹的玉器为贵,皮子玉不但是鉴别新疆玉的重要依据,而且是玉中独有的俏丽色彩,足纹亦成为器表上的特点。在艺术处理上,雕刻艺人巧用皮色进行俏色雕刻,利用足纹进行雕饰花纹,使其与玉的晶莹温润交相辉映,形成具有特殊韵味的艺术效果。
清人除了对和田皮子玉,特别对皮子上带有足纹的玉料喜爱珍惜外,还把内地出土的古玉(唐玉或辽金元玉)上的“汗沁”、“包浆”误认为是“冻”,亦认为是古玉历经沧桑年代悠久的“老玉”,所以亦倍觉珍爱。
由于“皮子玉”、“冻”、“汗沁”、“包浆”等不能再生,清乾隆中期以后,这类玉料越来越少,于是宫廷玉匠只好选用优质玉料仿作皮子及“汗沁”、“包浆”等。因此出现了皮色洁白无瑕,玉质温润如脂的玉器。现在一些玉器作坊为谋取暴利,制作以假乱真的赝品玉器牟取暴利,他们除了用岫岩玉、青海玉冒充新疆玉外,还仿制皮子玉及“汗沁”、“包浆”。这种皮色是用强酸蘸浸玉器表面而至,使玉质疏松,再用染色剂在疏松的玉面侵染染色,最后用砂纸打磨。
用这些方法制作的新玉看上去与清代乾隆中期以前的皮子玉及“汗沁”、“包浆”极为相似,如果不仔细辨识很容易被其骗过,尤其是以假乱真的新雕带皮子的玉器成了目前传流玉器赝品中的主流。鉴别皮子玉及“汗沁”、“包浆”等可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一、看皮色:古玉皮色深入玉肌,与玉色浑然一体,皮色与玉色有一过渡层。新仿皮色,皮与玉色界线分明,无过渡层。
清代足纹玉戒指
二、看肌理:古玉由于年代久远,皮子玉内部产生许多大小不等的沙眼,肉眼可见,这些沙眼在皮子和玉色分界线处明显密集。新仿皮子的玉器不仅玉肌晶莹润泽,而且仿皮子处也光洁晶莹,无沙眼。
三、看足纹:用高倍放大镜(至少20倍以上)仔细观察足纹,古玉足纹细碎,如人的皮肤纹一样,无处不存,纵横交错,玉肌内也含有小足纹。新仿皮子玉有的无足纹,有的用极细的尖状硬物画出类似足纹的“伪纹”,而且大多仅在皮子上可见,玉肌内少见。
四、看包浆:皮子下玉质,无论在皮子之下还是玉肌之上,都有年代久远的深沉包浆。新仿皮子下往往无包浆或仅有极浅的假包浆。
五、看工艺:从玉器的造型及纹饰艺术风格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