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昆仑玉之多钱?
昆仑玉在清代,也有较为丰富的记载,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昆仑玉在清代仍是一种颇为稀罕的玉石品种,其价值仍然很高。
清袁枚的《随园诗话》云:沈雪威观察在西域得一怪石,色白而洁,中有朱文大篆曰:玉杵臼臼中可捣成丹。请余题之曰:西域产丹山,丹山产仙石。仙心不复还,仙篆空的的。安得青莲花,盛此玉杵臼。捣得一丸丹,天上寻王母。又题唐文治的《海山仙石歌》。文治为余作长歌。有句云:奇宝岂肯埋荒遐,绝代良玉产大秦。中复有字谁能真,君不见秦观见东坡石,一见辄欲长儿孙。又云:周西极出美玉,广轮盈尺,明若凝霜,中有朱文大篆,曰‘月精之府’。又有古砖刻玉杵臼,皆天壤奇秘。西域进宝玉,必剖为两,以验其非伪。是真宝玉,无不有朱文大字也。由此可知,沈先生认为自己所得之怪石是一块绝代良玉,袁枚也对此石极为称赞。从怪石的特征来看,此石应为山石玉,玉中常有朱文大篆字迹,玉质光洁,色白如霜。此石因剖为两块,以示非伪,因此断为绝代良玉,应无多大疑问。
清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亦有记载:塞外贡玉杵臼,中虚可容数斛,圆径二尺,上宽下狭,可立而不可倒。色白起墨花,有小孔累累不可数。以水投其底,自上流出。如是再三,无少竭,乃玉性吸水,水溢则从孔中泻出,故可注而不可满也。此段记述应是可靠的玉杵臼,它主要述说了玉杵臼的孔眼是真正的水眼,可以吸水、存水而不满,因此玉杵臼也可称作玉壶。
清李汝珍的《镜花缘》中有114回之多,这是一部长篇神话小说。全书虽系幻想所成,有些情节过于离奇荒诞,但仍保留了大量的清代社会生活的记载,包括一些玉器品种的描述,其中记载昆仑玉之处不少于三处。如书中第三十二回写:“到了天明起来梳洗,用过早点,吃了人参肉芝,又把那玉液金浆、昆仑玉脑喝了许多”这里的昆仑玉脑应是一种滋补食品,当是用昆仑玉磨粉而熬制的。书中第三十三回写:“行了十几天,还只在山谷之内,有时山势险恶,道路纡回,只望见极顶白云,在头上盘旋:有时已出峰外,把众山指点,已可历历数尽。一路行来,甚觉奇怪:有的是五色光华,映着灿烂;有的是九光异彩,光曜四旁;有的是青碧无涯,万古不坏;……有的是昆山夜紫,莹彻精芒;有的是昆山玉英,其光如银;有的是昆冈碎玉,如琼如瑶……”这里虽是讲仙山琼阁,但提到“昆仑夜紫”,“昆仑玉英”,以及“昆冈碎玉”,应有现实的依据。书中第一百八回写:“且喜二位妹子,如今已离故土。我们虽不知归着何处,但有仙山可住,有昆仑玉浆可饮,有太一池水可洗,不愁他此身不复……”这里所写的“昆仑玉浆”当系用昆仑玉磨粉而酿制的美酒。
清张心如的《丹溪别记》一书,其中有记载玉的段落:至灵岩之顶,有宫曰灵岩宫。四顾无际,广袤亦不知其几许也。宫内有玉床,可寝三十六人。又有玉釜二,可受万斛许,常湛湛然,甘美可饮。又有玉臼,高二丈,围五六丈,虚其中,常若受百斛许。此可汲而取之,亦不减耗。又旁有玉瓶,其容亦受斗许,有窍通玉臼,其水从玉臼中来。……这里记述的玉床、玉釜、玉臼、玉瓶等当是用昆仑玉制作的,由于玉质极好,因而制作的器形极大。如玉床能寝三十六人,玉釜能受万斛,玉臼“高二丈,围五六丈”等,令人叹为观止。
清王鹏运的《念堂丛录》中写到:“昆仑山产宝玉,色青质润,如春岚初曙。其上有文,乃阳冰字‘天心月圆’四字。石面又一金篆‘昆仑宝镜’四字,盖出玉之形若镜者。”这里记述的昆仑玉呈青色,玉质润泽,玉中带阳冰字“天心月圆”四字。这块玉形若镜,“面”上又有金篆“昆仑宝镜”四字。这块玉既有阳冰字的隐“水”,又有镜形和金篆字,确是难得的奇玉,故称“镜玉”。从记述文字分析,阳冰字应是用刀凿的,金篆字应该是用铜锤上去的,“乃出玉之形若镜者”一语也指出此镜玉并非天然玉石,很可能是人工制成的玉器,用砣具把字加工得极为细致平滑,看起来像内生的隐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