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雕塑作品有哪些?
北宋前期佛像的艺术风格大多循晚唐五代余绪,在中原及西北地区,多承五代后周、后蜀遗风;在江浙、福建沿海一带,则主要受吴越造像传统影响。但北宋的社会经济比晚唐五代时有了很大发展,手工业、商业都很繁荣,文化也很发达,佛像艺术一方面继承了晚唐五代以来的形式规范和优美的造型风格,一方面开始注重真实地表现社会现实生活。因此,总的说来,北宋前期的佛像造型比较健壮丰满、圆浑淳厚,衣纹、发髻趋于工整。
到了北宋中期,社会经济与文化继续发展,佛像艺术日趋从佛经的规范中解放出来,更具现实感。在雕塑上,更加注重结构的表现和衣纹质感的刻划,线条更加流畅,出现了不同风格流派,其中以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京(今开封)一带的造像和成都一带的造像艺术水平最高。
东京风格的造像,大多佛、菩萨面相丰满方正,身体丰腴,衣纹细密,并且有较重的质感,既雍容华贵,又充满人情味。如河南省禹县白沙宋墓壁画中画有很多造像,从壁画中看,原像是木雕敷彩,已不存在;但壁画临摹得非常精细准确,故仍可见其原貌。从这些造像看,菩萨面相丰圆方正,大耳垂肩,胸部丰满,体态端庄,衣纹线条流畅,褶纹多而密集,表现了丝帛的质感,是一批相当精美、具有东京风格的宋像。
北宋晚期,由于宋金矛盾的激化和“花石纲”事件的爆发,长江中下游及黄河流域一带的能工巧匠都被大量征调到北方,因此北方的造像在北宋晚期的艺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产生了多种风格,出现了许多杰作。
南宋的佛像,既保存了北宋旧规,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大多面相清癯,身躯消瘦而轻盈,神态沉静而优雅,衣纹结构简单,线条爽朗,具有清新淡雅的风韵。这是因为佛像多为宫廷和江南富豪人家所造,他们大多追求表现悠闲自适的享乐生活,因而形成这种富于诗意的写实风格。
从北宋到南宋,道教也十分流行,尤其在民间更盛,因此各地也保存下来不少宋代的道像。从这些道像的风格特征来看,也和同时期的佛像大致相同,尤其是南宋的道像大多面相清癯,衣纹简洁,更和同时期的佛像十分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