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寓意怎么写?
作品寓意
寓意是寓意绘画的主旨,是画面的内涵所在,是画家在作品中表达出的主观态度和主观要求。寓意是绘画创作表现方法之一。是指画家将自己的创作意图寓于作品的表现题材之中的方法。在绘画中,画家不仅描绘客观物象,且要反映自己对此物象的主观感受和理性认识,表现画家个人的思想感情,这种主观情思在绘画创作中的表现称为寓意。
寓意画的起源
在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一种寓意画。画家通过绘画作品来表达某种思想及哲理,或借以讽刺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如荷兰弗兰德画家勃鲁格涅尔的《鞭打伽尔巴伊》,通过鞭打奴隶这一画面说明暴政的残暴统治;意大利画家丁托列托的《圣母子在鳄鱼腹中》,通过在鳄鱼腹中躲避恶龙的圣母子,表达艺术家内心对现实社会动荡不安的恐惧。中国山水画从五代时的荆浩、关仝至北宋郭熙所倡导的“山水之宗,在于妙悟”,到南宋李唐、刘松年的提倡和追求,以及元代赵孟坚持山水画创作应当表现画家个人的意想,即“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用”,都在不同意义上强调寓意创作的必要性。
明清时期的寓意绘画
寓意绘画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蓬勃发展,17、18世纪则走向衰落。至18世纪,寓意画逐渐被讽刺画取代。而在17、18世纪的清代,由于统治阶级提倡摹古、复古,在画院的策榜中,甚至要求画家以“寓意”、“托兴”或“图史”、“古意”去作画,所以寓意画在清代有了一定的发展。寓意画在清代得到了发展。如石涛在《题画》一诗中说:“我今下笔思无边,我笔写我所见法。我识受我所欲语,自然法度有总节。我意纵我所不见,所喻于画者多也”,就是借用艺术形象去反映艺术家的意愿及思想感情,体现其创作主张。而吴历的作品在以僧画自居的所谓“四僧”中,又颇具特色。在其作品《墨笔菊花》、《墨笔竹石图》、《墨笔兰石图》中,所画之菊、竹、兰、石,不仅表现画家对菊、兰、竹的喜爱之情,而也表达石涛“我意写我见,古貌写古心”等寓意绘画的创作主张,体现了画家孤芳自赏的“冷逸”之美格。清代中叶,在“扬州八怪”的寓意画中,以郑燮的寓意创作和讽刺性寓意手法最具特色。他借画以言志,以画来讽刺和揭露封建社会的丑恶现实,反映了被压迫、被损害者的哀怨和怒怨,体现了画家正直不阿、疾恶如仇及不满当时封建制度和社会现实的斗争精神。如《猛虎图》、《墨竹图》等等,都体现了他强烈的民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