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剪纸值钱吗?
“纸寿千年”,这个流传千年的成语形容的就是纸张有很长的寿命。 相比其他书画而言,剪纸的载体——纸张确实很耐久,但毕竟只是一张纸,历经沧桑再伟大也是一张纸,不可能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且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演变,最早的纸张已经无处可寻了。所以一般认为中国剪纸起源于东汉时期。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是东汉时期的产物,为什么现在的我们还能看到那么多唐代、宋代乃至明清代的剪纸呢?
原来,在封建社会,人们把一些美好的事物用剪纸的形式剪出来,贴在窗上或者门上,叫做“贴春标”,表达的是一种美好的向往和愿望。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买些剪纸来“贴春标”——当然这些剪纸都是买来的。 除了“贴春标”,古人还用剪纸来祝福吉祥、报喜求福。比如女子出嫁的时候要在闺房中剪出新婚喜报,称之为“剪喜窗花”“剪荷包”等;男子外出征战,家人用剪纸为战士祝福祈祷,希望他平安凯旋归来;科举考试的时候,中榜的学子用剪纸向家人报喜…… 这些剪纸都是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制作都比较简单,用料也都很普通,所以数量都非常大,因此流散到市面上的也很多。不过它们都是“非卖品”,因为本身就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的审美也在发生变化,过去那种千篇一律的“喜字”或“福字”已经不再是老百姓最青睐的对象。于是一些手艺高超的剪纸艺人根据人们的生活需求开始创新,他们将自己的智慧与灵感融入对生活的理解,创作出一幅幅生动有趣、造型别致、色彩鲜艳的作品。这些作品不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品”,而是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