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帽用什么做的?

孔祥罡孔祥罡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影视剧或者一些古典画像中,我们会看到一个东西,这东西头上戴的,有的是皇帝,有的是王公大臣,它就是“顶戴”,也叫“红顶”。官帽怎么还有红顶呢?就是红珊瑚结成的帽子。当然,只有在高官才能戴。那么在清代,达官显贵,他们的顶戴是用什么做的呢?

在清朝,有三眼花翎、两眼花翎、三蓝花翎、两蓝花翎和一枚蓝翎的区别。三眼花翎是最高等级的,一般是文官中宰相级别才能有的。

两眼花翎是要一定军功才能有的,一般的文官想要攀上一品文官的荣光,就必须得到两眼花翎。这时候的花翎就不能算是很高的等级了。

花翎其实就是翎毛,也就是漂亮的鸟类羽毛做的。从清初开始,就有用鸟类羽毛做装饰的习惯。所谓的三蓝花翎,在两蓝花翎基础上还要有武官提督,或文官巡抚的职务才能有的。蓝翎就不用做过多解释,就是蓝色的翎毛。只是装饰的等级要比花翎低很多。

清朝时,翎子除了佩戴在帽顶外,还有一种就是插于肩披之燕尾缝中,名“朝珠”或“插翅”。按照清朝的有关规定,只有王公大臣和上朝的文官,才可以戴用。一般的老百姓是不能随便插着的。

清代的朝冠和翎子,是身份地位的显示。清沿明朝制度,有帽翅的限制。戴帽的,官帽两翅中间,定约有直径二寸左右。当时有仿冒和违制的行为。如帽翅阔大到二尺左右的,即被认为是“奇装异服”。

但在一些电视剧中(例如《孝庄秘史》),我们看到一些贝勒王公所戴的帽子并非红顶而是绿顶,这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因为在清朝的爵位划分中,不仅有公、侯、伯、子、男,还有超品、允品和未入流品之分。超品指超越常规的品级,就是一品;允品就是候补的官,相当于现在的实习生;未入流品则是没有品级。

清代对汉族人的满族化改造是相当彻底的,在服饰、饮食、建筑乃至语言上都加以规定。即使是王公贵族也不能例外,他们也要遵循清朝的服制,不能露出半点汉家的打扮,所以王公戴的帽子都是按照清朝的规定做的,都是绿顶,而不是红顶。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