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四川的洋货有哪些?
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逼迫以及自身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下,中国门户被迫打开,自此便开始了漫长的洋货流入期。不同以往的洋货进口,开始时期的洋货进口大多为西方国家各类精美日用品,例如钟表、剪刀、眼镜、照相机等。这类商品多属生活奢侈消费品类,与普通民众日常生活距离较远。此类洋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手工业生产,但因数量并非巨大,因而对中国社会带来的震动并不强烈。
进入民国时代,西方列强不仅把各类廉价的机器生产出来的服装、肥皂、皂粉、牙刷、牙膏等日用生活品倾销到中国,同时还把大批的战争物资贩售给中国政府。这些物资包括了军用飞机、坦克、大炮、子弹、军装、军帽等等。因战争原因而来的一些洋货对中国社会造成的震动自然强烈。
此时,西方各类工业生产机器对中国工业的破坏也开始显现出来。以宁波为例,至1945年时,全市7860家火柴作坊停产4762家,剩下3098家火厂火柴的年耗销量仅150万盒,相对于原先耗销量3500万盒而言,火柴工业破坏比例达到94%。以棉纺织 业为例,至1937年时,全中国棉纺织工业工人220万人,生产规模达280万锭。此后十年战争期间,该行业虽也获得一定发展,但其产量仍远不足30年前的水平。至1949年建军22周年之际,中国棉纺织工业的工人总数仅为1927年的35%,棉纱毛纱的生产量也只相当于1927年时代的48%。
在这些变化中,因战争而生的社会动荡最明显的还属中国海关。
从1927到1937年的十年间,中国海关管理机构经历了三次重要变革。第一次是1927年7月国民党政府建立,接管北洋政府时期的海关:第二次是1928年北京政府与关内各关税区发生关商纠纷,引起上海等关商抵抗,出现“五卅”惨案,致使国民政府未能真正实现对中国海关的接管:第三次则是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后,国民政府被迫迁重庆,其对中国海关的管辖开始丧失。尤其是第三次变化后,中国海关尤其是其附属机构洋行完全依附于日本。这些变化不仅使得中国丧失了完整关税自主权,也使得西方列强掌握了在中国的大量特权。
在这些洋务运动、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时期以及日军侵占时期的种种洋货洋事之中,中国自然获得很多,但也有失很多,或曰损失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