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一个银元能换多少铜元?
在我国的古代钱币历史中,明代以前历代古钱币的材质基本上是由铜质的,因为当时的冶炼技术有限,只能铸出含铁量较少的铜币。到了明代,大运动战争不断,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明嘉靖年间才开始铸 造由纯度相当高的铜钱焊接成的钱币——靖康元宝。
清康熙七年(1668年)“废贝行铅”,清朝中期在全国范围内停止铸币用贝,铜钱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到了清末民初,我国铜矿资源的缺乏尤其是优质铜矿资源枯竭,国内铸造的大量铜币材质普遍降低,很多钱币的面值与重量都与过去制钱有很大不同。
这个时期,中国铜元主要以红铜(含锡、锌等)和白铜(含银)两种材质为主。其中,红铜质铜元发行最多,铸造量约占95%以上。白铜质铜元因其色泽鲜明,材质稀缺,含银量高,故存世量少,甚为稀见。
红铜质铜元中存世最多的一类是普通官厅通行的铜元,又称“部颁铜元”(简称“部铜”)。其铸造量约占红铜质铜元总数的95%以上。钱纹细浅,打磨光洁,边道平整,厚薄均匀。因其铸造量大,存世丰富,所以价值不高,基本不见拍卖。
有特色的一类是仿币,是官府委托某些加工铜元的民间商家代为铸造的,由于所取财 源不同,铜元的面目也有所不同,这类铜元有“新十”、“山十”等不同版别。“新十”意为新式十字花纹饰,“山十”谓山字形十字花。
最珍贵的一类是试铸币,其特征为锈色深重,呈黑色或褐色,铜质细腻洁白,铜光莹润,边缘线条文字突出鲜明,字体有疏有密。由于试铸币非正式流通币,故极其珍贵。
白铜质铜元中较为稀珍一种为湖南省造白铜元,铸于光绪二十六年,版式有五,皆为开门真品。铜色白中泛灰,包浆入骨,边齿平整光亮,中间圆点开口巨大,版别精细,属于难得一见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