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玻璃佛公怎么介绍?
“佛公”是对佛像的尊称,而“玻璃种”则形容翡翠的品质。将两者合二为一,指的就是“玻璃种”翡翠制成的佛像。 这种称呼其实是很形象的,因为天然形成的水晶,质地晶莹通透,看起来就像透明的镜子,因此人们经常用“玻璃”来形容水晶。而天然形成的翡翠中,有一种特别的品种,通透似玻璃,同样也常被称作“玻璃翠”、“玻璃绿”或者“冰玻绿”(如图一)。
图1 冰玻绿挂件 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件翡翠,如果它的种水好到接近透明,而又不是颜色过于深沉,难以看清内部的话,说成是“玻璃质感的佛像”是没问题的,这样的描述再恰当不过了。不过需要注意一点,这里的“玻璃”指的是种水,而不是颜色。有很多色调浅的绿色或者蓝色翡翠,如果种水好到像玻璃一样,也是符合“玻璃种”的定义的。例如一些质地细腻的淡水蓝宝翡翠,透明度极佳,甚至可以达到“无色”的视觉效果,此时同样可以称它为“玻璃种”(如图二)。
很多人以为“玻璃种”就是颜色呈半透明的绿色或蓝色,是一种误解。事实上,能称得上“玻璃种”的,必须兼具很好的透光性和亮度。所以虽然它不一定是白色或者无色的,但一定得是干净的,不能有脏色杂色。否则无论什么底色,只要里面有一点点脏污,都会破坏整体的美感。
图2 玻璃种的淡水蓝宝
玻璃种翡翠是所有翡翠品种中质地最好的一种。水头足,透明度高,行内人俗称“水エ翠”。玻璃种翡翠一般不带绿 色,极少数可以达到冰种和玻璃种翡翠之间的质地,色白冰清,纯澈通灵,是翡翠中的佳品。这种翡翠非常少见,其成品往往价值连城,具有收藏价值。
玻璃种翡翠的绿色一般为黄杨绿和祖母绿,玻璃种翡翠的绿色如果能与紫罗兰同现于一物之上,会更显高贵和名贵,其价值更高。玻璃种翡翠饰品在强光 下从背面观察绿色显得十分柔和,如同用绿色颜料涂抹在透明的玻璃上一样的感觉;如果从正面强光下观察,则会发现该饰品的颜色已经全部浸染到晶粒之内, 从翡翠的表面至中心都能见到颜色。
玻璃种翡翠因具有极佳的通透性,所以在制作过程中多被做成以展现其质地的“玻璃底”戒面,常见有蛋面形、椭圆马鞍形和方形等。在加工时要最大限度 保持其克重,在磨琢过程中因受绿斑或瑕疵的影响,成品的四个边角往往会稍显被削磨掉一些,这种现象又称为“倒角”;另外,由于其质地极佳,成品戒面的 抛光非常好,表面光滑如镜,并且透明度高,因而从戒面的腰部用10倍放大镜很难看到其内部的结晶颗粒,玻璃种是所有翡翠中唯一用10倍放大镜观察不到 内部结晶颗粒的翡翠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