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钱是有多不值钱?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发行法币,收回民国二十二年(1933)发行的盐税票、印花税票和关税专用票据,改为代理国库收付款项之凭证。但由于通货膨胀严重,这些纸币的购买力十分弱。 例如:1948年时,上海物价飞涨,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三到四千元人民币,而当时一个店员的工资也不过两百多元,但即使如此,他们还是要省吃俭用,因为钱实在太值钱了!
比如买一斤肉要用去二三百元的钞票,而当时一间普通的店铺只需要两个店员就可以了,如果生意好需要增加人手的话,工资预算就要增加不少。 据说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北京有一位官员出差到西安,因当地没有接待高级干部的标准旅馆,他就住进了“五泉饭店”。该店条件虽然简陋,但却干净清静。店主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看到这位客人衣着朴素,举止大方,便对他十分客气。 客房内只有一张床和一个旧的木制梳妆台,公差人员就睡在没有窗子的房角里。晚上睡觉的时候,因为床上铺着厚厚的褥子,所以根本感觉不到硬。
第二天早餐的时候,这位高官发现桌上放着两个装食物的盘子,一个盘子上放着一个鸡蛋,另外还有几块咸菜,他觉得很奇怪,就问老板娘:为什么只给我这两个鸡蛋吃呢? 老板娘笑了笑说:我们这里的东西可是要按个数卖的,一个鸡蛋两元钱,你吃不吃随便您了。 这位官人虽然觉得鸡蛋太贵了,但还是舍不得扔掉,于是就把钱付给了老板娘。当老板娘将一枚二分的硬币递给他的时候,他却发现自己身上带的钱不够支付餐费——本来按他的想法,只花十个铜板就能吃饱,但现在却连这个数目的零钱都没有。
后来,还是老板娘又送了他几个馒头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是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事情,如果按照当今的生活水平来计算的话,一个鸡蛋大概价值7元人民币左右,而几个馒头不过值两三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