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银币有价值吗?
1935年,中央银行发行关金券,与法币并行; 1948年,国民政府授权财政部发行金圆券; 而为了配合货币改革,将旧币回收重铸,1947年,四川省造币厂率先开铸“四川银元”,后于重庆、西安等地设立分厂,铸造“西蜀币”“重庆币”“关中币”等地方版银圆。
这些银圆均为货真价实的纯金属银制造,其中含银量高达90%甚至更高(如“四川银元”正面四角之“园点”即用红铜填补,以达假充银质的视觉效果),且形状大小统一,工艺精巧,极具艺术观赏性。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为稳定战后经济和金融局势,开始大规模回收各地发行的法币和关金券,并将原有货币进行重新发行,“新币=旧币+铸币税”,在大量销毁旧币的同时,也迫使各地铸币厂加大力度生产。
在这一阶段,各地铸币厂生产的“新币”往往数量巨大,价值低廉,流通范围广,在市面上极易被人混淆并回收用于伪造。为此,国民政府于1949年发布《人民币条例》,规定“其他各银圆(包括陕甘宁边区之‘银元’及四川之‘军火票’),一律停止发行,即予收回,并限人民将其所有者兑换或购买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逾期未兑购者,人民银行有权没收,不再给予补偿。”
至此,除个别地区因交通不便导致收兑工作延迟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外,全国范围内的“杂币”都已被收兑完。尽管这一措施有效地阻止了伪钞的流通和使用,但早已流通在海外的“民国银币”却在另一片天地里得以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