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瓷盘怎么看价值?
民国时期制瓷业依然兴盛,但相对于宋代、元代和明代,它的创新性和精致程度已大不如前。这个时期的瓷器制作仍以民窑为主力军,官窑也有烧制,不过其风格迥异于民窑。 从工艺上看,民窑多采用手工拉坯成型,烧制温度多在1000℃左右;而官窑的制瓷工序则相对较多,烧制温度也较高,达1300℃左右。 虽然民窑烧制的产品价格低于官窑,但因为官窑产量有限,无法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因此不少百姓便购买民窑产品。加之这一时期外销贸易发展迅速,大量的瓷器出口到海外,从而使得民窑产品价位水涨船高,甚至不亚于官窑。 从器型上看,由于当时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以及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出现,人们对容器的容量要求更高了。于是碗、盘等器皿的口幅较民国初年有所增大。 另外,这个时期还流行着一种“珠光釉”,亦称“亮釉”或“玻璃釉”。这种釉色晶莹透亮,犹如珍珠一般,颇受人们喜欢。用这种釉料装饰的青花、粉彩器甚为多见。
值得一提的是,民国时仿造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的名气也远远超过清代,甚至连乾隆御窑都未能幸免。 如景德镇就有这样一家专门修复宋瓷的作坊,规模颇大,技术高超,不少文物爱好者远道而来,就为了亲手抚摸那些宛如古玉一般的宋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