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祯通宝价值多少?

巫春烨巫春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明代崇祯年间,由于外患内乱,财政困难,此时明朝的铸币工艺已大不如前,铸币材料除宝源局、宝泉局用“废钱”翻铸外,其他各局大都采用新料浇铸。这些新料的来源主要是前朝的余钱和民间的铁钱、大钱。这一时期的货币含铅量偏高,制作粗糙,成色不足等。 崇祯皇帝的年号一共使用17年(公元1628~1643),在位时间仅次于朱元璋和永乐皇帝。在此期间,朝廷先后设立了陕西、山西、云南、广东、江西5个铜矿采炼铸币厂,又于京城内外设置了7家钱法堂分监,专门负责铸钱。

在5个铜矿采炼铸币厂中,以云南铜矿的产量最高,但质量较差;其次是广东,再是广西,最差的属甘肃厂所产的铜。北京地区当时有大小铁炉78座,其中官办10座,民办68座,主要分布于京西、京北的西山一带及东山的陶塘、曹家巷等地。每年产铁4万余吨,供铸钱之用。 据史书载,明末全国共有冶炼铸造金银钱的厂商约130余家。这些工厂的原料来源不一,有的由官方直接供给,有的则到民间收购。为了供应铸造的需要,许多地方官到处挖掘前人留下的旧窖藏,或征发百姓开采新的银矿。在贵州西南部的黔西水西洞等处,便先后发现明代初年遗留下来的银窖两处,内中有银锭、银饼共计43万余两。南方各省的府县志书中,还记载了当地各种私窖的名字,从数量上看是相当惊人的。

崇祯皇帝统治后期战乱纷争,加之李自成农民军攻打京城中坚,京师粮食价格飞涨,一斗米价高达白银六两,而当时一般的制钱每文仅值铜三四斤。为筹集军饷和支付政府开支,官府不得不将原来收购的银两减价出售,甚至按斤出售。当时有人描述这种卖银的情景说:“近来官买尽,价贱无比,用锡罐盛着,倾银满地,任民取之。”在这种疯狂掠夺民脂民膏的行径下,银子的价值显然已经大打折扣,这从当时社会上普遍流行的以银计价的风气中可见一斑。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