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铜印价值多少?

姬新文姬新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分几个层级来讲:

1、汉代至今的上千年间,曾经有过很多次古印热。 比如西汉末年的王莽篡汉之时,因为王氏一族本身就是由国姓改姓而来的,所以为了表示自己是受命于天而改元号为“新”并且铸造新币,这时候就有很多人都喜欢收藏古代的货币(这玩意儿叫钱文,以文字图案为主),于是很多之前秦朝的货币,汉朝的货币,包括一些战国时期的布币,刀币等等都有人去收集,那么这类古钱币价格一般都不便宜。 又比如宋朝的“靖康耻”之后高宗南渡建立了南宋,因为国恨家仇的缘故,所以南渡之后的宋人对北方的故土总是念念不忘,于是就有人开始搜集北宋时期的钱文,而这恰巧迎合了当时的文人雅士的风尚——“以钱为文,以钱为乐”;再加上宋人很推崇唐代的诗词,于是有些诗人在词牌后面用篆字签名,如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其词牌下的署名“东坡居士”。这种书签式的印章在今天的市场上也很受欢迎。 另外,在古代文人的书房中,除了书房中要摆放各种文人案头清供之外,通常还要放置一只端砚和一枚印章。这印章并不是用来盖章的而是作为装饰用的,而且不是刻自己名字的私章,而是篆刻的闲章,内容往往是诸如“竹雨”“松风”“茶烟”“琴书”之类与文房有关的句子,或者是“文房之宝”之类的赞誉之语。这些看似无用的闲章却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如果刻得好,同样可以值千金。

2、元代初年,皇帝忽必烈授旨编纂了一本集历代书法家真迹于一体的法帖——《翰林学士苏文忠公文集》。由于当时纸墨成本比较低因而翻刻不易,于是坊间流传的《苏文忠公法帖》大多字迹模糊难以辨识。到了元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加之瘟疫流行,所以书贾们不敢贸然翻刻失真的法帖,只好刻些名家书法的单字拓本出售,虽然能卖出一些,但是利润微薄。 到了明朝初期,政府严禁民间私自镌刻印章,对于违例者一律重罚。这样一来,市场上的刻章原料——朱砂就供不应求,价格自然水涨船高。据说到了万历中期,一斤朱砂可以兑换到上百两白银!有钱也无处可买啊!于是很多人就想出了用其他原料替代朱砂的方法来刻章。到了明神宗时,宦官当权,许多不利皇帝的言论都遭到压制。一些有识之士认为,皇上这么霸道下去肯定要出乱子的(果然后来出现了魏忠贤),所以有意识地收集一些刻着“永保无疆”“江山永固”“万世升平”或者“丹凤朝阳”“金乌腾辉”之类寓有“长盛不衰”意思的印章用于发泄自己对当政者的不满情绪。不过这种心态虽然可以理解,但是那时候文人们还是很讲究气节的,很少有人用自己的真姓名去做这种暗讽的事情。

3、晚清民国时至多不过三百年之间,社会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 早在清末民初,不少文人对那种文人士大夫的传统印章就不屑一顾了,他们更加欣赏的是那些方劲古朴的“铁线纹”朱文印章以及白文印记中的“玉筋文”,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审美取向。到了现代,随着印刷技术的飞速发展,仿古印章的印刷工艺也越来越精湛。很多文人并不知假印制作过程究竟如何,只知道买到手的时候看起来古色古香,毕竟价格也便宜,几块钱甚至一元钱就能买到一枚。久而久之,假古印也就成了文人书房中的一种标配。当然也有一些人打着传承传统文化的旗号,售卖伪造的古印,虽然不齿,但生意还算不错。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