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中国是怎么样的?

李铭萱李铭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863年的大清国,从政治形态上来看,已经是衰败不堪了。 清廷内部权斗激烈,咸丰帝去世后,恭亲王奕欣与慈禧太后争锋,奕欣的势力被基本清除后,慈禧太后完全控制了清廷。此时清廷对民间的控制力已大幅减弱,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十六个省,清军疲弱无力,只能依靠洋人到上海、福州等地招募洋枪队以维持局势。

南方的割据势力如捻军、回民武装又不断骚扰清廷的势力范围,北方的义和团又开始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起事,让风雨飘摇中的清政府更加如坐针毡。为了对付日益膨胀的列强以及国内各地此起彼伏的叛乱,清廷不得不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引进中国,建立了一支支新的军事力量——新式陆军和海军。

这些军队虽然装备有了很大改进,但体制依旧沿用原有的模式,官兵的素质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加上统帅层能力低下,指挥混乱,导致这些新式军队并没有在战场上发挥应有的效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中法战争期间,法国兵舰闯入广州珠江口,炮轰广州城,清军新式舰队几乎毫无作为;甲午战争时,北洋水师在黄海大海战中损失主力战舰三艘,最终全军覆没…… 除了军队软弱无力外,清廷的财政也出现问题。为筹措经费,清廷一方面加征税款,另一方面还大量举借外债。到同治年间,对外借款已达到24笔之多(据统计数目高达5.2亿两),年利4厘~6厘不等,超过乾隆时期的“乾隆朝借款”数量,给日后清廷支付高额利息带来沉重负担。

经济上的困境,也让清廷对民间的控制能力大幅度下降。为弥补财政赤字,清廷不但加大了税收力度,还开始发行纸币——“钞项”,但是纸币的发行量缺乏严格控制,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民众的生活水平因此大幅下降。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清廷内部一些有识之士开始酝酿着一场自上而下的改变。

1863年(同治二年)初,翰林院编修洪仁玕来到了天京(今南京),向太平天国领导层进言,提出了《资政新篇》,倡导发展资本主义,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但令他失望的是,太平天国领导层并没有将其付诸实践,而是继续走封建集权的老路,让洪仁玕感到十分失望。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