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有玉髓吗?

蒋璐优蒋璐优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玉髓”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西汉刘安编著的《淮南子·修务训》中,原文是:“玉,石之美者,清润坚洁而柔利,然其在人心,犹其精爽与正气也。故君子比德于玉焉。”这里的“玉”指的是玉石、软玉,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和田玉。但在东汉高诱注释的《淮南子·原道训》里出现了“玉髓”一词并做了解释:“玉,石之次云,石之美者,有五:玉、玛瑙、青金、紫晶、翡翠。其中玉谓玉髓也,色如玉,凝脂润泽。”“玉髓”显然被当成了玉石中的一个品级或种类。

唐代韩鄂撰写的《四时纂要》中也有一条关于“玉髓”的记载:“玉髓,五色,赤如珊瑚,白如截肪(肥肉),黑如墨光,翠如葱蒨,青如碧玉。”这里对玉髓的颜色有了进一步的概括。 在明代宋应星所撰《天工开物》中有这样一句话:“凡宝石亦然,有碧绿色(祖母绿),有红紫色(红宝),有黑褐色(黑曜石),有纯白水(水晶),有白色而带黄者(蜜蜡),有带青灰色者(青金石);又有所谓‘玉髓’者,即白玉也……”这句话说明在明末玉髓已经被泛指所有的玉类了。

现在我们再回顾一下“玉髓”这个概念的形成过程——先秦时期人们把带有颜色的石头都看作玉,战国末期开始用“玉”代表硬玉即和田玉,汉代以后又出现了“玉髓”的概念并且一直被沿用至今。可以说“玉髓”就是古人眼中的“美石”或者“五彩绚烂的石头”。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待“玉髓”这个问题,它其实是一个被现代学者赋予现代意义的一个名词。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概念非常模糊而且和现代的矿物学也不是一个范畴。所以我不太赞同题主“中国古代没有玉髓”的说法。我认为应该这么说:“中国在汉代以前没有区分硬玉(和田玉)和软玉(透闪石玉)的概念,所以玉和玉髓都是指这两种含水的矿物晶体,汉代之后为了区别自然的玉石和人造玉石才开始使用玉和玉髓这两个概念。不过古人不会像我们今天这样严格区分硬玉(和田玉)和软玉的区别。”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