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收藏哪里有?
古书,古籍善本等文化艺术品目前是市场交易最火热的项目之一,价格也是水涨船高。 比如乾隆年间的《阅微草堂笔记》,现在市面价值早已过千万;又如清末民初著名学者王国维的遗著《观堂集林》,之前在拍卖场上,仅一部就拍出了175万元的高价,而最近一次拍卖则是2019年12月,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这部书竟拍出300.8万元高价! 除了古籍善本校勘精佳、版本珍贵引人注目外,那些具有传奇色彩的收藏家们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北京有一位潘氏父子,一生嗜书如命,他们收集的书多达数万册,由于没有妥善的保管措施,有的书籍甚至在运输过程中因颠簸导致书页破损甚至书脊断裂,令后人惋惜不已。 相比之下,江苏南通的张謇堪称是最“会”藏书的一代名士。他少年时家境贫寒,为了购书却豪掷千金,就连家中亭台楼阁的名称都与其收藏的经史子集篇目有关,如“读书堂”“文云阁”“四声山房”等等。 张謇不但自己广采博收,他的藏书还备受后世追捧,据说,民国年间,上海商务印书馆曾据张謇所藏《唐宋词钞》影印出版,销量甚佳。新中国建立后,张謇的不少旧藏得以重见天日,并入库博物馆,供更多人欣赏和考证。
除了上述文人雅好以外,古书也曾与文物鉴定、考古挖掘等诸多领域紧密相连。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我国政府启动大批量修补毁损古籍的工作,以使流散于世的珍本秘籍“亡而不亡”。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电子阅读的普及,传统纸质古籍被赋予新的生命——国家典籍保存事业迎来全新挑战的同时,也开启了古老而又常新的文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