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什么楼瓷器?

温衲温衲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题目很大,而且有些宽泛。这里我给出几个关键词:“官窑”、“民窑”、“外销瓷”。 陶瓷业是传统的“民窑”手工业,生产以家庭为基本单位。明、清时期对于官窑的记载很多,但是大多比较含糊其辞。而关于民窑,虽然各地都有发现,但以江西景德镇为中心的江南民窑体系则最为完整。

我们首先来看看传统意义上的官窑——御窑。在今天的北京故宫博物院里保存着许多明清时期的陶瓷制品,其中大部分为清宫旧藏,极少数为民间捐献或出土文物。从工艺上看,这些作品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不过它们都不是皇帝专用,而是供皇家使用。

《大明会典》中有这样一条记录:“陶工开窑,每窑必烧十缸。内有三缸,谓之“官缸”;余皆商缸。官缸烧成,方许商卖。”也就是说,官缸就是作为商品出售的。如果商品质量不过关是不能投入市场销售的,而一旦销售出去,那么买家就可以凭借“官票”向商家索要补偿。当然,这种制度设计是为了保证皇家用瓷的质量。

除了官窑,还有一类重要的陶瓷产地——民窑。由于缺乏系统的资料,学界对于民窑的了解一直较为模糊。而2015年湖南宁乡出土的大量明代民窑青花瓷碎片则为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民窑的风采。这些碎片上的纹饰有菊花纹、竹节纹等,绘画风格与官窑截然不同。在外形上这些瓷片也体现出一定的工艺特征,比如碗壁的弧线比同一朝代的官窑更为圆润、规整。

最后我们来看看外销瓷。众所周知,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就是瓷器(另外还有丝绸和茶叶)。19世纪英国著名的中国商品调查员阿瑟·韦利曾写道:“瓷器是中国出口的最大宗商品……他们(英国人)对瓷器的需求量之大令人吃惊,中国人似乎拥有世界上所有的瓷器。”的确,当时的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陶瓷制造体系,因此也可以供给出最多样的陶瓷用品。

不过,明、清时期的外销瓷与我们今天概念上的外贸瓷有所不同。我们今天所指的国外市场大多是西方发达国家,而在明朝和清朝前期,海外市场主要指的是东南亚地区以及日本。这一方面现有文献资料较多,而考古实物资料也较为丰富,如福建泉州湾古船墓中就有大量的陶瓷器出土,而该船的建造年代大约在明代嘉靖年间。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