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翡翠避邪?
“玉”字在甲骨文中写作左上右下的形状,上面部分像是用绳子勒出来的,表示玉器被束缚住的意思,因而引申为约束、规范之意。《礼记·聘义》有言:“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其声清越以远,智也;不挠而折,勇也;锐廉而不忮,洁也;札剌而舍,义也;负阴而抱阳,冲也;幽而明,细也;外顺而內坚,宽也;磨而旋,圆也;折而复,复也。” 古人把玉的这几种特质与君子的德行相比附,作为君子应当具有的这些品质:像玉石一样拥有仁、智、勇、洁、义、冲、细、圆、复等美德。因此古人佩戴玉器不仅是出于装饰目的,更是为了规范自己的行为,追求一种美好的品德修养。
人们相信玉可以通神明,使人获得灵魂的升华。所以古书中常有“玉能禁鬼”(《拾遗记》) “玉能辟邪恶”(《博物志》) 的记载。古人以为玉是可以随身携带的护身符,因此说“玉能令人温精补髓,壮益精神,若服之数十日,则身轻体健,容彩光泽,饥不可食,寒不能衣。”(《本草纲目》) 甚至有人提出“玉乃石之美者,色赤如丹者,可入血分,除热气。色白如冰者,可入心肝,消病气。色青如靛者,可入肝经,灭痰饮。色黄如蜡者,可入脾土,治中满。色黑如漆者,可入肾经,治虚损。”(王基《玉诀》) 既然玉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当然会有人想方设法的利用它来强身健体甚至长生不老。但是古书中的这些记载其实很难自圆其说,很多观点前后矛盾,缺乏科学的根据。所以我们今天看待古书上的这些说法应该保持一颗怀疑的态度,不要过于笃信。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古人认为玉虽有神奇的功效,但是人必须要先做到道德圆满,心地纯净,才能享受玉的加持。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取玉,或者因为自己的贪婪违背伦理道德,那即使一时得到了玉的帮助,也会因为德的缺失而最后失去。这实际上是在告诫我们“行善得福”“厚德载物”,我们今天常说“积德行善”“无德不立”,这也是和古代观念一脉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