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徽商怎么做?

古珏玥古珏玥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徽”是什么,“商”要做什么? 先说“徽”字,“徽”即标志、符号的意思 在古徽州的地理范围内,把一个东西称为“徽”,等于是给它打上了一个标识,这个东西就是徽州人做出来的。比如 “徽州墨”、“徽州砖瓦”、“徽州竹木”等等。

再说“商”要做甚,这个就简单了,无他,唯赚钱而已。古时做贸易的商人,基本上分两大类

第一类是坐商,也就是在一个地方买进卖出赚取差价的商人。这种生意要求所经营的商品价格波动要大,且有一定的储存成本。因为要等待时机,这就造成了商品的贬值率和交易率都偏低。不过风险和收益不成正比,这一类属于细水长流的生意。代表为盐商,药商等。

第二类是行商,也叫作长途贸易。这类贸易的特点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没有存货风险,买卖一次赚多少钱都是明明白白的,所以风险很大,但是收益同样也很大。这一类的典型代表就是丝绸商,茶商,以及最著名的那一位——丝绸之路上的商人。

其实不论徽商还是现如今的微商,都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

在古徽州,由于土地稀缺,所以人口很多,为了生活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到外地去做生意(主要是浙西苏南一带)。这样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本地人口的减少和流动人口的增加。

明万历二十年后,外来人口超过本地;至清中叶以后,外来人口数几乎是本地人口数的十倍以上。可以说在外经商的人是比比皆是。

另一方面,徽州地处山区,本身所产物资有限,再加上交通不便,所以对外贸易做的比较成功,使得当地人民富裕起来。这从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当地消费市场的活跃。

最后说一下为什么是做翡翠。 首先是因为翡翠原料的产地离中国不远,就是在现在的缅甸地区;其次是因为明朝初期,云南西南部的孟连部族归顺于明朝政府,并将国号“缅"改为“缅甸”,自此之后云南西部和缅甸北部就开始开采翡翠。

再次就是清代中后期,翡翠传入中国后,因为在清宫被大量使用,进而带动了民间的使用风潮。最后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玉石之王”——翡翠。

皮若卉皮若卉优质答主

徽商是旧中国地域性商人群体中最为庞大的商人集团和最有影响力的商业派系。所谓徽商也称新安商人,是指以安徽歙县与休宁为中心,包括绩溪、祁门、婺源、黟县、旌德等徽州府属三府六县之民在内,经营商业的商人群体。徽商在明中叶进入鼎盛时期,一直到清嘉庆年间,雄踞全国商界达300余年。徽商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学术的发展繁荣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徽商有着十分引人注目和与众不同之处,他们“以儒商贾,以贾养儒”、“贾而好儒”是徽商最大的特色。他们利用儒家文化治家、营商、待人、处世,以诚待人,“以忠信为甲胄,礼仪为干橹”,以信服人,以“以利相交”、“以权相交”、“以色相交”的不可靠,而主张“以诚相交”、“以义相交”、“以道相交”。他们不仅自己在经商活动中,注重遵循儒家的道德规范以获得社会公认,而且将儒家文化作为处理商与儒二者关系的基本准则。所谓“四民之中多信者为士,多诈者为商”,认为商人与士人之间不仅在社会地位上有高下之分,而且在道德品质上也有优劣之别。商人在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时不能受逐利心理的驱动而为害社会,而应恪守“货真、心实”的商德商规,以“儒者之刚”的精神为本经营生意。

此外,徽商十分“好学”,他们既经商又讲学,既经商又制书刻书,既经商又从政。不少徽商自己经商致富后,便让其子弟攻读儒业,或经商养士,许多徽商本身就是博学之士,如“明有程敏政、汪道昆,清有戴震、程瑶田、江永、金榜、朱光庭、曹仁伯、戴锡章、江声……不胜枚举”。在《新修徽州府志》中的《人物·文苑》、《文学》、《政绩》、《孝友》、《方术》、《流寓》等各类传记中,都有大量的“商人”记载。例如《新安名族志》所列76户名族中,竟有61户族规中有明令子弟务商的规定。所以,徽商既有儒家道德的观念,又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徽商另一个不寻常之处便是具有极强的乡土联系和“集团”帮伙精神。在长期的经商过程中,徽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乡土式“集团”式经营方式,他们在所到之处修建会馆,不仅同乡、同业联络感情,而且在与其它商帮的竞争中,相互支持,相互提携。

正如王新明先生在其《中国徽商发展及其现代思维》一文中所说,“徽商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经营思维,他们以伦理治家、以学术治业、以文化立身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徽商行为文化,是当今企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企业文化源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