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翡翠怎么样?

符娴慧符娴慧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最近因为几件清宫旧藏的翡翠首饰,再度引起大家对清代翡翠的关注与讨论,那么,我们就来聊一聊,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的翡翠玉器。 先来看看最顶级的收藏——乾隆帝的翡翠饰品。

1. 翠玉白菜。这是乾隆皇帝最爱的首饰之一,在各类影视剧中,也能看到它的身影; 这件作品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里,是一颗完整的翡翠白菜,通体翠绿,质地细腻,还带有少许白色,看上去就像一朵盛开的莲花,美不可言。而最妙的是,在荷叶边缘,仿佛有“水滴”凝聚,其实那是镂空镶嵌的宝石,阳光可以穿透这些宝石,照射到内部,真的有种莲叶上露珠滚动的感觉。整个作品不仅栩栩如生,而且灵动感十足。

2. 翠玉双喜字环。一件圆环形玉雕,以阴刻手法雕刻双勾线“囍”字形图案,线条刚劲有力,寓意喜事成双。这件作品目前存放于台北市故宫博物院内。 在清代,玉玺上的印文,有很多都是阴阳结合的篆书,比如“寿”字、“福”字和“喜”字等。所以当时有不少类似喜字的玉器,上面都会雕有一对鸳鸯,或者一对喜鹊,或者是两只蝴蝶,象征“双双对对”,幸福美满。

3. 翠竹石瓢壶。这似乎不是一件装饰品,而是当时的饮茶工具。细看此壶,周身雕刻出一层层叠压的竹子纹理,还有数根长短不一的枝干,向上延伸,而最顶端就像是刚刚被砍伐下来的新竹,很有气势。在这件作品中,作者把“竹”(祝)和“山”(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有“青山不老,绿水长流”之意。 除了上述这三件代表性的传世珍品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作品,比如下面这幅图里的两件: 这是一幅双层翠鸟图,高浮雕的技法,使得画面上的翠鸟犹如飘荡在空中一般,动感十足。

还有下面这幅图展示的两件小饰物: 两件小饰物都运用了透雕的技法,镂空花纹中留下细细的边框,光线可以从中间照射进来,给人一种影廓分明的感觉,很是有趣。

凌述高凌述高优质答主

清代玉器的成就,与清初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相对稳定息息相关。在清代中期,玉器的制作达到了我国古代制玉工艺的第二个高峰。乾隆皇帝嗜玉,称自己为“十全老人”,在位60年,加上继位2年,也正好是十个10年。乾隆皇帝一生为玉器题诗多达600多首。乾隆皇帝对玉的喜爱和推崇,无疑在当时掀起了一股制玉之风,影响了整整一代的玉器匠人,使清代中期玉器在乾隆年间达到了鼎盛。清初,主要做玉器的地区,一是以扬州为中心的江浙地区,二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地区,两地风格各异,特色鲜明。扬州地区制作的玉器,以数量多、气势大、雕琢精细见长。北京地区制作的玉器,主要为清皇室服务,大多造型小巧精致,注重实用,并以碧玉、青玉、墨玉作器皿。

从18世纪后期开始,在玉器的制作上,出现了大量仿古器物,甚至有的整套仿造古代的礼器,如仿青铜器等,这是中国古代制玉史上从未有过的。由于仿制工艺非常高超,加之玉质精良,所以清代仿古玉器与古代礼玉并称为两奇。清代玉器在工艺上也有不少创造,其中最突出的是痕都斯坦玉器,它是清宫旧藏玉器中的一批特殊精品。痕都斯坦是18世纪在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及阿富汗一带兴起的伊斯兰教小国。当时清朝皇帝特制了一批特殊的瓷器来专门仿制当地的玉器。这种玉器以质地洁润为主,所雕花纹纤细而繁密,并善于利用玉不同的色泽,巧妙表现图案花纹。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