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翡翠打蜡?
谢邀! 这个问题问到心里了,因为最近刚好给一位朋友鉴别了他买的“腊货”,所以正好可以拿出来讲讲。 先上图 上次写那篇《为什么我卖的不是“玻璃种”而是“冰种”》有朋友问到了这个“蜡”的问题,说自己的东西怎么打了蜡的,让我看看。(PS:其实我是挺奇怪他为什么要把这东西给我看的,不过既然看了那就看吧) 先说一下我对“蜡”的看法——“存在即是合理”。也就是说“蜡”这种东西虽然是对原矿的破坏,但是通过合理的处理方法是可以保留的,并且对翡翠的价值不产生任何负面影响。反而,一些品质较好的翡翠经过打蜡后能够锦上添花,使翡翠的光亮度得到提高,质地更加水润,给人一种水头好的感觉,价值上也随之增加了。
如果是我买来的原料或者是我帮别人买来的原料,我觉得有必要进行打蜡处理我会在购买的过程中要求商家做这个工作;如果是我自己加工制成的成品的话我会自己进行打蜡处理——这样既提高了产品的价格,又方便了顾客的使用(比如戴上光油亮亮的镯子会觉得很漂亮啊)。至于有些商家出售的半成品(没有打磨,只有简单雕刻的料子)不打蜡我也同意,因为这些料子本来就是准备拿来镶金的,镀金表面层会遮盖住本来就不明显的蜡纹,所以问题不大。
但是,如果是那些已经打磨抛光甚至已经上色的成品竟然不打蜡我就觉得非常可疑了——这些成品的身价有了一定的提升,如果还不打蜡就有点本末倒置的感觉了。 说了这么多好像都在为打蜡正名,那么有没有反面的例子呢?也有。比如有一些B+C货就会故意不打蜡,让原本就已经非常明亮的假翡翠变得更亮一些,增加欺骗性。但这样的做法容易露出马脚,因为B+C货由于本身质地太差的原因,打蜡之后很难将蜡渗入里面去,所以在表面上还是会留下蜡的印记——就像我朋友买回来的那个手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