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翡翠是真的吗?
我合过多块原石,也切出了不少成品(挂件、戒面),当然也有亏的,不过都是些边角料,最大的亏是两块赌石,一块是春彩,一块是蓝水,都切亏了,1600元块的赌石,当时看着石头表面有淡春色,而且比较鲜艳,有涨头,所以就赌了一把,切出来之后发现颜色只在表皮下面一毫米的地方,并且不均匀,因此效果非常差;还有一次也是赌石,2000元块的,开始的时候切出了四只蛋面,一只400元,当时很高兴,觉得值了!后来切了下来看看是不是都连着,于是又亏了一次,最后只剩下两只蛋面,另外两个部位被染色剂染过了,所以没法加工成款式。不过这两次失败的经验让我终于走上了正道,后面我合成的石头都比较成功,至少没再出过亏本的情况。
其实说这么多就是想说:合成翡翠是有可能的,技术也越来越成熟,成本也逐渐降低,当然质量好坏之分取决于工艺人员的技术水平。 至于题主说的那种现象我个人观点是:可能是在合玉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因素导致其中的一小块晶体失去了活性而变成了死色,于是在抛光过程中这小块晶体没有其他部分呈现光泽,从而看起来有一点点“坑”的感觉。 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不过个人并没有亲身经历,只是根据经验进行分析的,欢迎指正和补充,谢谢!
合成翡翠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是:人们根据翡翠的成分,采用现代技术通过人工制成的翡翠。根据目前世界上技术水平而言,要根据翡翠的成分、结构,采用人工方式合成一块翡翠,目前尚未实现。我们日常所见的所谓“合成翡翠”,从技术角度上讲应称之为“再造翡翠(Reconstitutedjadeite)”。
我们日常所说的“再造翡翠”的制作方式大体可分为几种,一、将一些颗粒很细、水头很足但颜色较差的翡翠原料,人们将其磨成很细的粉末,然后将一些绿色染料与胶合剂混合到翡翠粉末之后,浇铸成型,压制而成;二、一些翡翠原料质地较细腻,水头也很足但是一些黑色脏点或裂隙影响其价值,人们将这一类原料浸泡于酸性溶液中,将黑色杂质去掉之后再浸入绿色染料,充分染色之后用高温高压除去裂隙和胶着成型;三、将一些质量较差的翡翠微珠粉碎,然后将胶混合之后压制或浇铸成型。
由于合成翡翠与天然翡翠在主要组成成分及基本结构上是相近或相同的,因此两者的相似性很强,利用先进仪器,尤其是常规宝石鉴定仪器进行鉴定存在很大困难,常需要利用电子显微镜等大型精密仪器才能查出其人工加工的痕迹,因此在某些方面存在“天然翡翠仿造合成翡翠”的说法。
市场上还有一些人们常常听说的“洋鸡血”、“鸡血玉”等玉石,其实从技术角度上讲也是一种“再造翡翠”,只不过是颜色与“合成翡翠”不同而已。
总之,合成翡翠一般仅限于戒面大小,大件的制作难度很大,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仪等大型精密仪器下,通过对比分析,最终能将其鉴定出来,鉴定结论一般表述为“翡翠(处理)”或“翡翠(浸染处理,失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