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翡翠用来做什么?

利航宇利航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古书之上,关于翡翠的记载并不多。《周礼》云“璆琳玕玉皆谓之珍”,注曰“璆,玉名也。琳,玉石之次玉者。玕,珠之次玉者也。皆难得而罕至,故谓之珍”。此处将“翡”与“翠”同列,且注曰“翡,赤羽之美者”,可见在殷商乃至西周时代,人们就已经知道翡是红色的玉石了;而翠则被解释为青色的玉。

秦越人《脉经•平脉篇》中有“五色殊绝,而有五色脉”——青色属肝,黄色属脾,红色属心,白色属肺,黑色属肾,若见此五色鲜明而不晦暗的,为“正脉”,若五色隐隐约约,如沾着灰尘的玉器,称为“反脉”。其中红主心,白主肺,青黄二色居中,属五脏阴阳气血正常的盛衰之象。由此可以推断:古人把颜色艳丽的宝石都归类到玉的范围之中。所以无论是张骞出使西域还是李园献宝,进贡的都是颜色鲜亮的绿玉,而非现在的绿翡翠。

汉代刘熙写的《释名》中提到“翡,飞也,其色飞天也。翠,猝也,容貌忽然间就变了也。”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翡色就像飞翔的鸟,而翠色就好像突然之间发生的事一样——变化得让人措手不及。这里所谓的“色变”,其实就是玉色沁蚀变化的过程,只不过作者将这个过程想象成飞奔和瞬间而已。

其实,不论是飞奔还是瞬间,描述的都是同一个过程:外来的氧化铁慢慢渗透进入玉的内部,逐渐形成颜色的沉淀。只是这种渗透需要时间,因此过程显得比较缓慢,我们肉眼看上去就好像是颜色慢慢地浸染开来。不过,如果遇上有裂隙或结构不紧密的地方,这种浸染就会加快,从而形成色彩较为鲜艳的花纹。这些变化在汉玉中都有体现(详见下篇)。 所以说啊,在古代并没有人工染色这一说,只要是天然形成的颜色,都是值得珍惜的。那些颜色艳丽的价格昂贵的宝石,在古人眼里跟野鸡脖子上的羽毛、雄鸡身上的花纹没什么两样,都被归属到“美石”之列。至于像和田玉这样的,虽然也是的美石,但是地位跟其他宝石比起来就低了不少。

轩辕芷杉轩辕芷杉优质答主

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很早就有玉器出现,翡翠玉器则是清代晚期的产物。人类很早就学会利用自然界存在的玉石进行加工,世界上许多地区都有自己源远流长的玉石文化。世界上有三种具有代表性的玉,一是中国玉,即一种具有韧性石英石的玉;二是以德国为中心的欧洲玉,主要是蛇纹岩;三是以缅甸、泰国为中心的亚洲玉,翡翠即属此类。

玉石是具有工艺价值的非晶质或显晶质的多矿物集聚体,是制作工艺品和首饰的重要材料。人类对具有美丽外观的玉石发生兴趣以后,很快发现了它们的实用价值——可以制作工具、武器和装饰品,其坚硬程度仅次于金刚石。

根据玉石在地球上的分布及其开发利用情况,通常将全球分为五大玉区。

翡翠是硬玉岩中呈艳绿色者。硬玉属于辉石类,呈柱状晶体,比重3.33~3.37,折射率1.658~1.680,多色性不明显,具有解理,断口具玻璃状光泽。硬玉的颜色随所含微量元素的不同而变化,在Na+被Li、K、Ca等取代时,则可呈粉红、淡黄、灰色等色调,但呈艳绿色者不多。硬玉岩主要由硬玉组成,有时也含有钠铬辉石、绿辉石、角闪石等矿物。硬玉岩可呈现多种颜色,但翡翠一般为深绿、苹果绿、蛋清绿等色。在硬玉岩中,若含钠铬辉石者,称为“红翡”或“红皮”;若含角闪石者,称为“黑翡”或“黑皮”。由于硬玉岩为多矿物组成的致密岩体,有特殊的纤维状变晶结构,所以具有玻璃质的外观,非常适于加工成各种装饰用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