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分辨c货翡翠?
1、看光泽。天然翡翠的光泽油润,带有柔和的蜡状光感;C货翡翠由于充胶的原因,表面光滑,亮度较好,但缺少自然的灵气。
2、看颜色。天然的翡翠颜色自然纯正,不会有明显的色根,而C货的色彩浮于表面,有“假”的感觉,同时由于染色剂是化学药品,有毒性,因此过一段时间后就会褪色。
3、看结构。天然翡翠的结构紧密,颗粒细腻;而C货往往需要借助强酸浸泡以清除杂质,因此晶体间结合不紧密,可见细小的晶隙。另外可仔细观察是否有胶体填充裂纹,通常情况有浸渍和填充的处理,在裂纹处可以看到胶体的残余。
4、听声音。同样大小轻度的敲击下,天然翡翠的声音清脆悦耳,有回音;而C货则会发出沉闷的声音。不过这一招要判断是否A货有些困难,除非是真的遇到假的太厉害的B+C货。
5、掂重量。同等体积的情况下,天然翡翠明显较重,这是由于天然翡翠含有一定的矿物质元素所致;而人工处理的翡翠由于加入了其他填充物,密度较小,手感轻盈。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因为现在造假技术越来越高明,可能一个B+C货会让你上面的所有检测方法都失效!所以,如果买到一件称心如意的A货翡翠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功课。
由于c货翡翠的色斑不自然,所以仔细观察其颜色,很容易与b货翡翠区别开来。c货翡翠多有绺裂,颜色易沿裂隙富集,有的呈丝条状、团块状,色调偏暗甚至发黑。
有些在紫外光灯下可观察到浅蓝色、浅绿色或白色荧光。由于在浸色处理时,容易沿原碎裂处的胶质或沿染色翡翠与金属挂钩的缝隙中渗入,而呈现出黄绿色,这也是鉴定时应引起注意的鉴别特征。将缝中渗入物擦拭后,用放大镜观察,可见白色棉状物质,这是翡翠中所没有的。
一些浅色部分作染色处理的翡翠,染色前常采用酸洗方法,使得翡翠原有颜色降低。染色后的翡翠表面呈现出一些凹坑状,呈荷叶状花纹,行家称之为“坑窝”征。这是由于酸洗后,部分被破坏的翡翠表面凹凸不平。浸蜡处理后,表面仍呈凹凸状。所以浸蜡后观察,这种现象十分明显。
另外,c货翡翠浸蜡后,在抛光度好的部位呈蜡状光泽,这也是鉴定时应注意观察之处。c货翡翠的染色工艺越来越先进,有些已经很逼真、酷似天然翡翠,给鉴定带来很大困难。有些c货翡翠不仅有癣,甚至还有拔青丝现象,这就可能系天然原生绺裂,处理过程中被染色液染成绿色,这些均可能是鉴定过程中容易迷惑鉴定者的真伪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