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种如何看?
这个种,应该是指翡翠的结构、质地,也就是指翡翠的“种”水,而并非特指老坑种或者玻璃种。 “种”是评价翡翠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在自然光下(无强光)用手电筒打透,观察结构;也可以用强光手电筒直射,判断透明度。 结构细、种嫩的翡翠,大多颜色艳丽,如正阳绿、葱翠,常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如果种老水足,价格更加不菲。 而结构粗、种老的翡翠,虽然也常有鲜艳的颜色出现,但多是红翡、橙翡等,以及淡色绿或黄绿色的“豆种”、“糯种”翡翠。 这样的翡翠尽管不会贬值,但涨幅很大不如前者。
当然,结构粗细的程度受很多因素影响,不同部位的翡翠往往差异甚大。影响因素有: 天然形成的玉石总会有一些瑕疵,这会影响结构的均匀程度。 不过,天然的总是比人工的好。
用放大镜观察翡翠内部特征,这是看翡翠种份、质地、内部瑕疵等的最好方法。
“一分色,九分工”这话虽然夸张,但是突出做工对于翡翠重要性还是没有错的。通过特殊的切割打磨抛光工艺,可使翡翠的颜色得到最好的展现。因此,当拿起一件翡翠,首先应考虑其切割工艺是否合适,抛光是否精良。
因为有的商家会特意把有颜色的部分做的很亮,掩盖其它部位的缺陷。此时应多在灯光下转动翡翠仔细观察,找出不同部位的反差。观察翡翠的透明度时,应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将翡翠底面靠近自己的眼睛,观察翡翠内部的通透情况。
对于那些颜色美丽而透明度又好的高档翡翠,真品的颜色和透明度是和谐统一的,颜色融合在翡翠当中,并且颜色有一定的“浓度”,而一些次货或仿品,颜色过于“漂” ,透明度和颜色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