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民国八年袁大头签字版吗?
“袁大头”,全称是「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元」。它是在民国初年(1914 年)由北洋政府设计发行的流通银币。由于当时的铸造工艺和设备所限,有些袁大头正面袁世凯的“袁”字第二笔的竖弯钩(又称「笔画钩」、「尾钩」)没有写出,而有些则写了出来;同时因铸造厂家的不同,铸币工艺的差别以及流通过程中的磨损程度不同,这些袁大头的形状、大小、厚薄和重量也有细微的差异。现在我们在市场上能见到各种各样,但基本上可分为两类。
第一种就是没有 "勾" 的,也就是大家熟悉的普通版袁大头。这种袁大头在民国年间大量生产,而且流入民间的也很多,因此目前存量很大,市场价值不高。
第二种就是大家不常见的带 "勾" 袁大头,这种袁大头比较少见,价格也相对较高一些。那么为什么会有带 "勾" 和不带 "勾" 的呢?这里就涉及到一个版本问题,其实每个银元都有不同的版本,之所以会形成不同的版本是因为在铸造的时候,模具受到损坏或者修改形成的不一致。
根据目前的收集情况来看,带 "勾" 的袁大头主要分为四种版本:天津版、河北版、浙江版、广东版。每种又分为若干小版,比如天津版的四耳中,就包括了一耳无毛、一耳双毛、一耳单毛及不同形态的复打钱。 这几种版本的划分主要依据的是表面的细节特征区分。
因为当时铸造这种银币时,是一批一批地铸造,所以每一批的钱币表面都是相同的。但是因为后期清理,或者运输过程中可能有碰撞,或者入库后存放不到位,可能产生倾斜等等,都会导致表面出现的划痕或者其他瑕疵不同,依据这些细微的特征就可以将它们进行归类了。 而没有给 "袁大头" 加勾的,一般都被称作 "光板袁大头",顾名思义是没有加光的袁大头,这种版式比较统一,一般不分什么版本。 但不管是带 "勾" 还是没带 "勾" 的,都是民国八年(公元 1919 年)由北洋政府正式发行流通的货币,并陆续收兑了各地发行的纸币,禁止白银出口,以稳固银本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