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脂底翡翠好吗?
羊脂,是形容和田玉质感的用语,它的颜色很白,而且质地特别光滑细腻,仿佛刚刚割开的脂肪,因而被称为“羊脂”。 其实,羊脂不仅是形容和田玉的,也常见于形容翡翠的。比如这个“色若融脂”的描述里,就提到了一个“脂”字。 可见,“羊脂”是个形象比喻。那用在这里形容翡翠,也很合适。只是,这样形容的前提是,翡翠得白的像羊脂一样。而事实上,玉质的翡翠,不可能呈纯白色。
那么,为什么还要用“羊脂”来形容呢?这是因为,在翡翠行业中,普遍都认为“白”是包含所有的无色或者淡色的,比如,白色、奶白色、象牙白、米白色等,都属于“白”的范围。所以在行内,人们就用“羊脂”来概括这些颜色了。 不过,用现在的眼光来看,“白色”应该不是“羊脂”想表达的内涵范围。因为,化学成分相同的矿物,由于形成条件不同,往往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比如,同样是含碳酸钙的物质,在水中的沉淀物会呈浅黄色;而高温下的固态物质则会呈灰白色。所以,由地质作用形成的,颜色差异很大的白玉和青白玉,都算“羊脂”范畴。
至于天然形成的,颜色比较接近的“糖羊脂”,那就更不在话下了。 对颜色的讲究,其实一直存在于玉石文化之中。我们通常说一种玉石是否值钱,会有“以色定价”的说法。例如,同样种水的翡翠,如果有绿色,价值就会比没有绿色的要高很多。 而有些玉石,却是以“色价论”,例如南红的红、和田玉的青(灰)、黄玉的黄等等,它们都可以单色出售。甚至有时候,可能仅仅是因为色相的不同,价格就会有天差地别。 所以,从这方面来说,“羊脂”确实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包含了无数的颜色和形状。但是,如果从材质来考虑,这个概念又变得极其具体且专用。这就是天然形成的,没有经过任何人工改色的原料级玉石,才能称为“羊脂”。而经过人工染色处理的,哪怕是再相似的颜色,也不是羊脂。 这是由玉石的文化属性决定的。一方面,人们总是天然地把色彩赋予生命的意义并赋予情感的表达(虽然现代化学染色技术让这种自然过程失去了原来的含义并带来了新的问题);另一方面,天然形成的颜色,无论是多么不均匀,总是给人以真实可靠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是人和其他动物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选择配偶(颜色代表生命延续的信号)时逐渐进化而来的。于是,作为物质文化的玉器,其颜色自然也会朝着人类选择的趋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