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翡翠碧玉哪个好?
要比较玉的质量,先看构成物质的成分,如果成分相同当然很好对比,可是一般情况下不太可能。所以只能从次要因素来比较。 影响玉质的最主要元素是硬度。一般来说,硬度高,质量就好。而决定玉器硬度的主要是其中含有的矿物质(晶体),含矿物越丰富,硬度越高,质量越好。 所以,在无法确定两种玉石的成分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其内部矿物质的形态和密度来判断其优劣。
一般说来,好的玉石,内部的矿物颗粒细腻、紧密排列;差一点的玉,里面的矿物颗粒较大,排列也不那么紧密。 而判断一块玉的好坏最重要的一点是看质地是否通透、有无杂质。 所谓“透”是指玉的透明度要好,没有不透光的阴影。
当然,我们不可能拿一块宝石去和另一种宝石去比透明度,但我们可以找一些标准去衡量。例如,一块玉里面是否有完全透明的区域,如有,说明这块玉的透明度就比较高。反之就比较差了哦!另外也可以把两块一模一样的玉放在一起,看哪块透明度更好一点,这样也可以比较出大概的优劣啦~
最后要看的是造型。虽然造型不是判定玉好坏的决定性因素,但还是有一点影响力哒~~ 所以,如果是买饰品的话,就要看看整体造型是否匀称、协调啦。
白玉和翡翠区别很大,白玉是硬玉,属于石英类,密度大,有玻璃光泽,有绿、红、紫、黄等色;翡翠是软玉,属于云母类,密度小,玻璃油脂光泽,主要为绿、白色,常由绿白两种颜色组成。和氏璧应该是白玉。
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据传,该玉是卞和在楚山得到的一块玉璞。献给厉王,让玉工查看,却说是石头,厉王认为卞和欺君,砍去卞和左脚。武王继位,卞和再次献玉,仍被砍去右脚。文王时期,有人为卞和的忠贞所感动,帮助献玉,玉工认为的确是价值连城之宝,于是命名为和氏璧。和氏璧几经辗转,先成为赵王所有,后来被秦昭王索走,制成传国玉玺。
对于和氏璧的材质,众说纷纭。和氏璧作为价值连城的美玉,历来被看作是“玉中之王”的翡翠。但是,按照和氏璧的发现年代(约公元前7世纪)和出土地点(荆山南麓、漳水河畔的湖北南漳),目前看来和氏璧不大可能是翡翠。因为在19世纪中期以前,翡翠在中国尚十分罕见。和氏璧也不可能是独山玉。清代乾隆年间,湖北南漳曾出土一块楚玉,形制、花纹、色泽与传国玉玺相似。该玉后来在清西陵被发现,经过考证,确认为荆山所产的绿石。因此,和氏璧应为荆山绿石所制,与我们今天所用的绿端砚石、封门蓝、浙江青田冻石等属于同一类玉石,应归入蛇纹石类。和氏璧价值连城,应是由于其材质细腻,色泽滋润,又具绿色(绿是蛇纹石玉的上品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