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翡翠变种?
首先,我声明一下哦!“种”是翡翠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而变种是指翡翠在加工完成后,其内在结构发生变化的一种自然现象。 “变种”一词最初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主要是用于描述一些天然翡翠在经过简单的加工后,颜色变淡或变暗的过程。 一般认为,如果一件经过雕琢的天然翡翠,在其形成后的3个月内发生颜色变浅、透光度降低等变质现象,则称为“种变”;而如果是在3个月之后发生的颜色变化,则通常归因为翡翠的“返油”过程或者“二次结晶”作用[1]。
目前对于翡翠“种”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定义,所以不同学者提出的划分标准也不尽相同。根据陈国鸿等人(2004)的定义,可以将“种”分为原生种和次生种两类。其中,原生于原生矿中的翡翠,在矿物组成成分上基本未发生变化,内部构造特征也没有明显变化的翡翠为原生翡翠,也即人们常说的老种翡翠;而在原生翡翠基础上进一步演变形成的翡翠则为次生翡翠,包括翡翠原石风化剥蚀而成的山料翡翠以及岩浆侵入到原生翡翠中产生的嵌晶质翡翠,二者又统称为新种翡翠。 根据这个分类,可以知道,所谓的翡翠变种,就是新种翡翠在长时间储存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使其由次生种转变为原生种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 从已发表的文献来看,有关翡翠变种的报道大都是基于对标本观察的结果,缺乏相关的量化指标,导致难以对其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适用于翡翠变种过程的量化表征体系及相应的检测方法,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参考文献如下: [1]吴宁, 李东亮. “种变”及其成因机制的研究进展——兼析缅甸翡翠的“种变风险”[J].地质论评, 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