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的书法怎么写?
“夺”字的书法书写,行书和草书见下图: 注:图片非原创,来自互联网 以上图片内容仅供参考欣赏!欢迎关注、点赞、收藏、转发,留言交流你的想法~
关于这个“夺”字,还有一个有趣的典故——“张巡拒贼食子” “唐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七月,安禄山反叛,攻陷洛阳,自立称帝。又遣将史思明北取河北诸郡;八月,又陷汴州,继陷太原、河阳等郡邑。天宝十五载十二月,安禄山攻破潼关进逼京师长安,唐玄宗仓惶逃往四川,史称“安史之乱”。 张巡本是谯郡(安徽毫县)人氏,后迁家于雍丘(今河南杞县)。时值中原战乱,他就募兵自卫乡里,屡立战功而官至睢阳太守。 天宝十四年十月,安禄山率兵南下,先取陈留,继陷东都洛阳、汴州及陕郡等地。次年正月,又派杨朝思围攻睢阳。当时睢阳只有张巡所率领的一千余众官兵,与数万敌兵相抗。由于敌我力量悬殊,睢阳城被围达10月之久,粮草俱尽,将士伤亡殆尽。为了解睢阳之危,张巡派人分头向江淮地区运送告急文书,请求援军。结果只有淮阳太守许远所部数千人马前来救援,遂由张巡统帅,坚守孤城。 这时城中粮食已经吃光,百姓只好挖草根、啃树皮充饥。有的还不得不以人肉为食。张巡考虑到士兵们久经战乱,又长期缺乏营养,体质十分虚弱,所以不敢贸然杀人。后来他想到自己有个年仅三岁的孩子,便把儿子叫到跟前说道:“现在大帅在此,全靠你们出力杀敌。可是我们的兵力太少,难以抵御敌人的进攻。我想用你去犒赏敌军,你认为如何?”孩子一听要拿自己去犒劳敌人,不禁大哭起来说:“儿愿死守睢阳,怎肯做此不义之事!”面对孩子的拒绝,张巡便对将士们说:“我的这个孩儿非常聪明,我舍不得杀了给他吃。但是眼下情况万分危急,没有别的办法了,只得将他献给安禄山了。希望弟兄们能理解我的苦衷啊!”说完就准备将孩子送到敌营去。 许远知道此事以后急忙前来劝阻道:“大人是睢阳的主帅,怎么能将自己亲生子当作祭品送给叛贼呢?这样会惹出祸事的!再说这孩子的年纪尚小,何至于连这么一点儿东西也吃不下呢?我看不如干脆杀了他吧。”张巡摇摇头说:“我自参加战斗以来,已经杀了许多无辜的人,再也不能伤害无辜之人了。再说这孩子将来长大了,也是朝廷的一根栋梁之才。我实在不忍心杀他呀!”说着便抱起孩子转身走了。 当大家看到张巡走远的背影时才知道他原来是在寻找磨刀石。大家忙四处寻找磨刀石,可找来找去都没有找到一块合适的。这时张巡站在旁边不耐烦地说:“你们都退下吧,我自有主张。”大家退去之后只见他把一个卫士叫了过来叮嘱他说:“你千万不要告诉别人我是怎么死的,我现在就要把肚子剖开,把里面的肉割下来给叛贼当食物!”说完张巡便让卫士找来一根绳子缠在自己的腿上,然后用力一勒,顿时鲜血直流,张巡顾不得疼痛,用手捂住伤口就向厕所跑去…… 当许远从外面回到府衙之时,只见张巡脸色苍白地躺在地上,身旁放着一个装着鲜肉的碗。许远立刻派人将他救醒过来,谁知他刚刚醒过来就向许远大喊道:“快点准备一些酒菜来庆贺成功!”许远忙问其故,张巡叹口气说:“我在战场之上杀戮无数,已经造下了滔天之罪孽,今天终于用自己的血肉来赎罪了……”话没说完就昏死过去。许远见状赶忙命人将张巡抬回府中好生照料。经过半个月的治疗和调养他才逐渐恢复过来。 一天夜里,在朦胧的月光之下,张巡看见自己的爱妾正在为他缝补衣衫,于是问他:“你为什么还要为我缝补衣服呢?难道你就不怕我死后被世人所耻笑吗?”爱妾听完之后不禁泪流满面地说道:“您身为一方主帅,却忍心将亲生孩儿送给叛贼作食用之物。您如此忠勇,妾怎能忍心见死不救呢?”随后两人便紧紧拥抱在一起。 此时正值腊月寒冬季节,睢阳城内外白雪皑皑一片。一天夜晚,张巡突然接到许远来信,原来叛军已经撤退了!得知这个消息,众人无不欢呼雀跃。张巡却显得心事重重——因为再过半个月就是自己的生日了,可是自己却无力招待亲朋故友,为此深感内疚。就在这时,许远带来了几个老朋友,说是专程前来祝贺他的生日。张巡高兴极了,立即亲自接待。席间,大家开怀畅饮,直喝得酩酊大醉方才罢休。第二天早晨醒来,众人发现自己全都被捆在了椅子上上,面前还有一张纸条上写着:“你们都是我的恩人,我应当报答诸位才是!今日我若死了,谁又来给各位解开绳索呢?”张巡看罢忍不住流下眼泪来…… 次日,张巡亲手杀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并将他们剁成肉块犒劳敌兵,他自己则服毒自尽了。 后人称赞张巡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并编出了这样的童谣:“张巡李勉,古有贤臣。” 唐肃宗乾元二年九月,张巡、许远因抵抗安史之乱有功而被追封。 《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七》记载: “张巡者,谯郡人也。性忠果坚毅。天宝末应举不中,诣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投效,授鸿胪郎卒。安禄山反,攻陷京师,玄宗幸蜀,巡从驾不及,乃南奔江都,从广陵节度使张超于扬州。宝应初,贼将尹子奇悉汴宋精兵四万围睢阳数月,刺史许远求救于河南节度使仆固怀恩,怀恩遣滑州节度使令狐彰诣许远麾下,与张巡共保睢阳。时彰疾亟,日已暮,不及见巡,然以子为托。彰,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