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几岁学书法?
先秦的文献里,已经出现了关于书法练习的记载了。《论语·卫灵公》中说孔子“视乎遥,邈而往之;游于艺”,意思是孔子看远处的东西时,眼睛要远远地望着,然后慢慢地移过去。在艺术方面自由往来。 这里“视”和“邈”都是动作用法,可以理解为眼睛要不断地移动,就是现在所说的行笔。所以这里的视、邈也可以理解为运笔的意思。这句话说明,孔子在学习六艺的时候已经开始进行书法训练了(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载了一段老子与太史儋关于“学”的对话,大意是老子向太史儋学习治国之道,后来太史儋说老子的学问已经完全掌握了。
原文是这样的: “或谓老子曰:‘子将隐矣,尚有何言?’ 老子曰:‘吾言甚易知亦甚易行,而人莫之善也,而君不知此乃言甚易知,行甚易成,而人莫之善也,故曰玄之又玄也!’ 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国氏约,而灭六国者秦也。’ 或曰:‘诸侯故地未归秦,师不过千里,何所言?’ 太史儋曰:‘始秦与晋战福熙,一战而霸,今十五世而至庄襄王,而襄王得立,是周亡秦出帝而君天子也。其若文王何?’” 这段文字有两个关于学习的句子值得注意:一是“吾言甚易知,亦甚易行”,二是“始秦与赵氏约,而灭六国者秦也” 前者说明了老子认为自己的理论非常容易掌握和理解,同时也非常容易付诸实践,后者的意思则是老子对秦国的分析非常准确。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当时的老子至少已经四十岁左右,而且已经具有了相当高的书法水平。
再来看一看曹丕是如何评论钟繇的字,他说钟繇的书法“巧意密理”,这个“意”是“神情”之意,也就是指他的字有神采,而这个“理”则是指结构严谨。这说明钟繇的书法已经具备了较高的审美趣味和价值。 曹丕评价钟繇还有一个词叫:“若清风出袖,明月入怀”这就是说,钟繇的书法有一种飘逸的感觉。 再来看看唐太宗李世民的评价吧。他称赞王羲之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可见他对王羲之的喜爱程度非同一般。另外他还说过:“观钟张草书,虽迹同体异,得之犹自寡然”,这说明他在观看钟繇和张芝的书法作品之后仍然觉得他们的作品各有千秋难以区分。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后世还会尊奉王羲之和王铎为宗呢?因为王羲之和王铎都继承了汉魏晋时期的传统并且将其发扬光大,而钟繇和张芝虽然也继承了这种传统,但是他们的成就却并没有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所以从以上几个人的言论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进行书法的训练,甚至有很多古代书法家都是在少年时期就展露出了非凡的才华。因此我们可以说古人的学习起点很高,他们从小就开始接受系统的教育,这为他们以后成为一代名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