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窑瓷器民间能用吗?

夏明曌夏明曌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官窑瓷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特有的制瓷方式,专为宫廷生产御用物品的官办作坊。官窑瓷器作为专为皇家御用的瓷器,其器物种类主要以陈设观赏瓷为主,包括了盘、碗、瓶、炉等器用。据资料显示,其工艺之精湛,不惜成本,为同时代的景德镇窑、民窑等不能所及,这些珍贵的官窑瓷器,深藏于禁宫内苑,为帝王贵戚所享用,是名副其实的至尊之器、皇家重宝。因此,人们常有“官窑瓷器民间不能用”之类的说法出现。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吗?

随着近年来,古陶瓷真伪鉴别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使许多历史迷局得以科学解密,人们对过去一些带有固化或约定俗成的认知得以纠正。官窑瓷器是否民间不能用,即是其例。

其一、故宫博物院的考古研究所,近年对故宫内乾隆皇帝寝宫——乾清宫进行地层考古发掘,在地层中发现了一摞元代至正二年瓷板,这说明了元代时的皇家宫内,已使用明代后期建立的一套成型的瓷板装饰宫殿了。这在元代宫廷遗址中发现明代的瓷板,说明了明代的官窑瓷器的生产已有储备性质。又加上明代的官窑瓷器在烧造出来后,部分有未完成上款款识即入仓入库。由于明代皇家人口增加和皇室成员的不断蕃衍,有些瓷器已来不及烧制,所以只能使用这些没有上款款识的官窑瓷器。由此,在明代的宫内,已存在着明代的不落款的官窑瓷器和宋代等各朝代的官窑瓷器使用于明代。

其二、《明熹宗实录》记有‘司礼秉笔太监鲍进贤以新造未供御器进呈’这说明明朝时的烧造出的官窑瓷器并非都要经过皇帝的御用之后,才作其它分配之用。该记载明确地指出未御用的官窑瓷器呈送皇帝过目之后作他用,这他用中就有赏赐给大臣和宗亲等。这就是明代的官窑瓷器在皇家使用的又一记载。

其三、据周凯《明宫词》注释:‘禁中御前有内宫门,中贵家人出入止过此门,御前有乾清宫,侍臣召对皆由此。乾清宫之南曰慈宁宫,皇太后、贵妃、夫人,宫嫔、宫娥之属皆处焉。慈宁宫南曰后左门,后妃及侍御者出入于此。’该注释明确指出了明朝宫廷内,有宫嫔和宫娥等居住的宫区,官窑瓷器不仅仅陈设于帝王贵戚享用的宫殿之内,而且在嫔妃和侍御者居住的宫区内也使用了官窑瓷器。

其四、人们最为熟知的是,官窑瓷器是禁止流落民间使用的。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各地博物馆及考古发现表明,出土和传世的各朝代的官窑瓷器,在各地不断有发现,这是怎样流传到外地,这又是怎样在民间出现了大量官窑瓷器?

这些现象,从一些资料中可得到印证。如2012年在江苏淮安板闸遗址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一处瓷器的水淹窖藏遗迹,从出土的瓷片资料中可见,元代枢府窑的卵白釉大碗、大盏和青花瓷等,在窖藏处发现,尤其是青花瓷和枢府窑高规格卵白釉瓷器的堆积,数量极其之大,这是非民间等级所使用的餐具。这发现的瓷器,经比对,其造型和釉色与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同一地层出土的器物相似。另,《嘉靖淮安府志》中有‘淮安军器局’和‘淮安宝源局’的记载,说明明代的淮安有军需要物资存放。从这些情况分析,淮安出土的这批瓷藏,应与明代宫廷的实物分配制度有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