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佛像内堂土是什么?
清代佛像内堂一般用木或陶制,木制内堂多以树心为之,外层裹以黄绸,其上再堆植泥料。陶质内堂一般为粗质陶土,上涂厚厚的墨汁,外再堆砌泥料,因此这类佛像上容易出现裂缝。佛像泥料一般用细腻的白泥和棉絮掺和而成。泥料塑造好佛像,经过初干之后,表面会呈现出细密的纹路,上铜胎之前一般用鹿角霜细细打磨以保证铜汁的均匀渗透。鹿角霜是将鹿角煅烧后的粉末,具有一定的黏性,打磨之后表面非常细腻。在用鹿角霜细磨之前一般还要用粗一些的工具打磨,用的工具一般是金刚砂。所以经过这种工艺处理的内堂表面细密光滑,再灌注铜汁之后会形成一种“砂底”的效果。现在仿制的佛像内堂一般是用机制石膏浇注而成,和清代佛像内堂的“砂底”效果区别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