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窗花系列在哪里展示?
窗花在中国各地十分普及,但清末民国以来,以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等为最,其风格南巧北拙,各有其妙,而以陕西窗花为最。剪纸展示馆二层的清代窗花专题展示区,收藏了来自晋南、陕西等地的清代窗花50幅。这些窗花历经百年沧桑,有的纸质已经残破,但透过这些窗花,我们仍能感受到百余年前匠人巧手的高超技艺,和古代乡间文化遗风。
窗花的制作是农闲季节的妇女刺绣“绣活”和“窗样子”的基础技能之一。刺绣所用图案大都来源于剪纸。“绣活”是指衣服及鞋袜上的装饰,“窗样子”是指用于缝制枕套、围裙、幔帐等日常用品上所用的底样。妇女先把窗花贴在蓝青色的土纸上,然后用锥子扎上针眼,再用染色的棉线,比着针眼纹线,缝扎出图案来。这扎出的图案就是绣样,也称“扎花样儿”。这种“扎花样儿儿”后被用来代替直接用针扎眼的方法,在剪成的窗花上,用针扎上眼,固定在“面团子”(用白面擀成的面片)上用线缝出针眼的纹样,剪纸艺人称为“扎毛眼”。然后,把“面团子”撕去,便得到了比原窗花尺寸放大了几倍的绣样。这种“面团子”在重复使用1-2次后便会变硬,不能继续使用,因此,必须及时做新的“面团子”,“扎毛眼”制作绣样。
剪纸中的装饰图案也同时被广泛地应用于 “绣活”中。如枕头顶、围裙、幔帐等物品上的装饰。剪纸还用于妇女缝制袖头、鞋袜上的花布作底样,陕北人称为“青样子”,晋南人称为“花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