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水晶眼镜如何鉴定?
水晶眼镜是眼镜中的一种高档品种,它是用天然优质晶体作镜片的,水晶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玻璃光泽的宝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可制成不同形状的佩饰。
其历史可上溯至11世纪,原产于巴西等国的南美洲,清代中期传入中国。由于水晶质地坚硬、耐磨、透光性强,能使人戴得舒适,视力更清晰,更符合用眼镜的审美要求,故很快得到推广。
在清朝乾隆之后,由于西方的玻璃制镜技术的传入,水晶镜在产量和品种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水晶眼镜不但能医治近视、远视和老花眼;而且其透明光滑,晶莹璀璨,外观雅致,成为眼镜中的珍品,备受人喜爱。
水晶眼镜的质量与晶体的块大、完好、光洁度、透明度和色泽等因素密切相关。鉴定水晶眼镜时,根据其特点可分为天然型和人工合成型两大类。
天然型水晶眼镜,其晶体呈六方柱形,柱面有横纹或中央有纵纹,质地坚硬,晶莹透明,具有玻璃光泽,横切面呈六边形,可见双影。其透明度因晶体的大小、光线的强弱而异。一般无色透明、光泽强、质地细腻者为上品,次者微带浅红、浅蓝等色,或有絮状和星点。
眼镜的主要原料是石英或方石英,两者均属非晶质的非金属氧化物。主要产地为奥地利境内的多纳斯山脉、新西米尼亚、德国巴伐利亚、巴西等。
其眼镜的重量,一般经检验在3克左右。若过重或过轻,或镜架材料不纯,则会引起视觉疲劳。如重感,是由于玻璃成分的不均所致。重量大者可达到10克以上。
人工合成水晶眼镜的晶体一般均成菱形十二面体,晶体中心有条纹,无条纹,透明晶体的光学性能,与天然水晶相似,均为非色。但二者还是有一定差别的。
真水晶眼镜,由于晶粒的切面在显微镜下清晰可见,故其光泽明亮,而假水晶眼镜,晶粒则模糊,光泽暗淡。二者的密度也略有差别,真者密度为2.6左右,而假的为2.4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