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登字怎么写?
清康熙年间为了避讳孔子“玄孙”孔衍圣之名,将“玄”字由“丝”旁换为“火”旁,是为“灋”。“玄”字为避孔衍圣讳,改为“玆”,“火”加“玄”为“灋”。康熙皇帝在避讳“衍”字时,还将“衍圣”之“衍”字规定不得单独出现,一定要由其他字相组合。如“衍圣公”一词,须为“愿圣公”或“延圣公”。乾隆年间因康熙四子名“胤祯”,故把“胤”字由“贝”加“页”改为“一”加“页”。这就要把明代以前的“胤”字,一律改为“胤”,否则就不能刊行。同时,“胤”字还被当作“引”字用。
同样,“王”也属于“避讳字”,当时“王”不能提笔了,要写作“立元”,即“立”旁加个“元”字。因此清代的“王”字都要写作“立元”字。清廷为了防止有人篡改字形,还特意把“示”,由四点改为四小竖。“吉”字本从“口”,清人著书立说、书写中“吉”字也要写成“士”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