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孔德油画写生作品?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何孔德的版画创作题材主要为农村新人物风情、少数民族生活等。何孔德新民风版画所表现的题材主要为农村的集体化生活,这正是当时农村新出现的“现代化”生活方式,它取代了传统的农家模式,成为宣传新中国新生活的一种象征。在具体的艺术表现上,一方面何孔德的油画沿袭了徐悲鸿、吴作人、艾中信、董希文、杨之光等“徐派油画”注重造型和明暗光影的造型技巧,另一方面也继承了延安传统中“本土化”艺术观念,形成具有写实性、“本土化”特征的油画创作风格。在五六十年代,这种“徐派油画”在中国占有主导地位。以《新媳妇》为例,从描绘对象上看,画中的劳动妇女是典型的中国农村妇女形象,画面表现了中国南方农村集体化劳动中的一幕。就艺术技巧而言,画面以中国传统的白描线条勾勒出妇女的面容、衣着、环境等,明暗造型和光影效果被简化了。妇女们簇拥在新媳妇身边,用好奇的目光审视着她,同时又用关切的表情安慰着她,而新媳妇因受到众多妇女人群的注视,流露出羞涩的神情。作品以简朴的造型和质朴的色彩表现了中国农民勤劳朴素的精神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在朴素的画面中蕴含着真实动人的力量,反映了五六十年代“徐派油画”的艺术风格特征。
何孔德继承了徐悲鸿“师造化”的理念,在一生的艺术实践中创作了大量的速写和写生,并把写生和创作结合起来,把写生和速写作为艺术创作的实践课堂和方法。1954年至1957年,他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油画,师从艾中信、靳尚谊、韦启美等油画名家,接受了严格的素描和油画训练,在艺术创作实践中,以扎实的造型功底和熟练的写实技巧为写生打下了基础,从他留校任教后的写生和创作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教学成果。此外,他深得徐悲鸿“法古人为我用”的真传,一生以古人为师,“博学而专精”,在素描和速写中以达·芬奇、伦勃朗、门采儿等欧洲大师的技法为师,在写生和创作中以明清大师的绘画技法为师,并且兼收并蓄,自成风格。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他先后到法国、澳大利亚、西班牙、比利时、日本、韩国、美国等国考察绘画艺术,广泛地吸取这些国家的养分,在其八十年代以后的作品中可以见到这种“西学”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