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如何鉴赏书法?
《阅真草千文》即《兰亭序》,“真”、“草”二字在文中对举,盖以分论。然后人称《兰亭序》者,大抵以“真”称之,而不知其亦含“草”意焉;然则《兰亭序》实兼二体而论也。 今观此卷,虽云行草,实则近于草而非行。用笔用墨,纯用草法而无一笔行书,且字字疏密长短参差错落,全无规矩约束,正与今人所书之狂草相似,是知右军当年作《兰亭序》时,其笔法已如此矣。后人不知其奥妙所在,但凭一己所见以为右军所书必当行乎,殊不知右军当时原可任意为之耳(按:如上所言,《兰亭序》已非一般的草书,接近狂草了。)。
乾隆帝精于书法,尤爱王羲之,故其评鉴书法亦多论及王字。尝言:“汉魏以来未见入品,及晋人出而顿异寻常,笔姿纵逸,风神散朗,有似幽泉谷涧,时见松竹梅菊,自不失其清标孤峭之本相”(《石渠宝笈三编·御题王羲之乐毅论跋尾》);又谓王献之王珣“皆宗师右军,而各臻胜境……至元常而右军之风始振,迨至献之,乃得右军之髓”(《石渠宝笈一延春阁·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跋》);再评价李邕的行书说:“右李北海书,结体遒健,骨肉匀适,意远体长,淋漓洒脱,可谓得意者,第少含古气,无雄浑气象,殊为缺憾!昔人谓‘学书贵有古意’,所谓古意乃谓羲、献诸公之书,若李北海者,殆所谓‘有意不可遗’者也。”(《石渠宝笈三编·宣和斋藏石谱·唐李北海云麾碑跋》)这些论述都表明其对右军的推崇和对魏晋书风的认识与欣赏态度。
由上述可知,乾隆帝对王羲之的评价很高,同时也能正确地把握古代书法发展的脉络——“唯其不守晋人藩篱,而自出机杼,是以能尽右军之神理。”因此他才对《阅真草千文》作出上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