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楷书作品有哪些?

苏晋锋苏晋锋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苏轼传世书迹中,楷书相对行草书来说确实不多,但字里行间所流露出苏轼的“独韵”,已使得其楷书在书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苏轼工于书法,学颜真卿,但能遗其形而得其神,创造了点画短肥而神韵秀逸的“苏体”,开宋代“尚意”书风的先河。在楷书方面,他独树一帜,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据记载,宋神宗曾问他蔡襄书法如何,他回答说:“君谟小字,最喜学《兰亭》,然亦殆似矣。”

再问唐时学《兰亭》的,他回答:“欧阳率更与右军同法,特自有生动处。褚河南,位置似右军,而韵劣矣。陆玄衡、李太尉(李邕),皆得右军三分:玄衡晚年,亦笔精妙。”“余书大字常苦不自藏”,意思是说,自己书法不如蔡襄,学颜真卿的字笔画肥而大,不好藏锋。

宋苏轼《前赤壁赋》

苏轼的楷书作品有:

一、《赤壁赋》。最能代表苏轼楷书风格的是在元丰五年(1082年)间书写的《赤壁赋》、《北游帖》、《李白仙诗卷》等。这年2月,他游览了黄冈赤壁(非三国古战场的赤壁),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不久又写下了《后赤壁赋》。

宋苏轼《前赤壁赋》

后来,他在贬居惠州时,又将《前赤壁赋》用楷书抄录一遍,即纸本《前赤壁赋》(又称《赤壁赋》)。此赋纵23.9厘米,横258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二、《北游帖》。这是一通尺牍,纵24.8厘米,横40.4厘米,现藏日本前田育德会。帖前署有“轼启”二字,帖后有“廿三日”字样,但未署名,有人据此认为帖名为《北游帖》不妥,应称《廿三日帖》。

帖的末行有“湖”字,“湖”乃杭州别称,帖中又有“北方亦大寒”等语,可知该帖是苏轼由黄州贬所移汝州(在今河南)时,居住于京口(今镇江)寄给在杭州友人之作。该帖笔法方正平稳,通篇用行楷,笔势潇洒,字字映带清楚。

三、《李白仙诗帖》。亦称《太白仙诗卷》,用干研浓墨,笔势沉着,肥厚圆润,为苏轼传世书迹之精品。该帖的纸色黑褐,有云雾斑迹,有人疑为伪作,但此帖字有肥、瘦两本,藏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的为瘦本,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是肥本。

瘦本有明代陈绎、项元汴等人收藏印,陈绎在卷后有跋文,说明他在嘉靖庚子年“偶于吴市淘古,获之”,认为这是信本。他的话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苏轼的楷书特点是喜用浓墨,即古人所谓“肥墨”或“涨墨”。用淡墨写苏字,则非苏字,所以有人称苏字为“黑字”。其实,在晋代和唐代,书法中就有用浓墨、淡墨的,但到宋代,用浓墨却成为苏、黄、米书家的特色。

宋苏轼《李白仙诗帖》

苏字喜用浓墨,一是其本人喜以黑、肥为美,二是其本人喜作大字。宋人朱彧在《萍洲可谈》一书中称:“近岁书学有一二少年,笔压古人,自立一家,如苏子瞻字形之偃蹇如西子捧心,虽极病处亦自有一种风味……东坡尝语余云:‘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苏轼的字既“肥”且大,用墨自然要浓。

苏轼以他“独韵”的风格和面貌,为中国书法艺术添上了光辉而厚重的一笔。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