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鉴别清代木刻本?

柳语莼柳语莼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国的刻书业从唐朝中期开始,到宋代鼎盛,明代发展到高峰。据考据,宋代官刻书都在杭州。到明代,对文人来说,最好的书籍是抄本,第二个是宋本,再次是元刻本,最差的是晚明的翻刻本。最好的抄本当然是在宫中,或是达官贵人手中。宋本就是好,有浓郁的书卷气。元刻本是比较珍贵的,因为当时战乱,人才、物力、财力都有损失。晚明的刻本是千篇一律的,没有什么特色,所以,书籍的价值体现在刻书的纸、墨、手工等方面。

清代,皇帝好古,喜欢藏书,所以,从康熙到乾隆,经过十几二十年间的收集,清朝有“三百年来书渊薮”之誉。清早期,最宝贵的书籍在宫中,其次是各省的巡抚和学政手里。学政在各省掌管全省教育,地位相当于教育厅长。他们的书房“书坊”,是私刻书的最好地方。他们也刻书,但不是为了卖,是给自己的。所以,这些刻本都非常好,代表了当时最高的水平。

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清朝灭亡,这些宫中藏书分成三部分,一部分移交清宫内府,一部分流入社会,还有一部分毁于战火。上世纪50年代,一些学者在苏联查到一个中国古籍目录《素影斋从钞》,这个书是非常珍贵的。因为当时战乱,很多古籍都散失了,这个影钞本没有散失,是很好的。从50年代到60年代,郭绍虞先生编《中国古代校雠目录学的理论体系及其史》,他写了清末民初的古书流入日本的情况。当时日本的一些学者去中国搜集典籍,通过买卖和赠予,到了日本一些学者之手。从日本转手的书籍有一部分回到了国内。现在的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北京的潘家园、琉璃厂,都有清代木刻本,但并不多。

清代木刻本有以下特点:

①因为纸抄的速度比刻快,所以,同一种书,木刻本比写本要晚。但清朝时期,为了保存文化,出书比较快,把原本保存在皇帝那里,然后,再翻刻出来,通过大臣传抄,在社会上流通。所以,这种刻书的目的为保存文化,而不是牟利。

②清代木刻本的特点是:字多画少,这是它的特点。因为当时的书多是线装书,订书是靠书旁线扎的。所以,这时候,讲究书画搭配。

③它的排版方法有两种:一是横向,一是纵向。因为活字印刷时,要找准位置非常困难。所以,它多用横向版,或称“蝴蝶装”。

④因为纸很贵,所以,书的价格是很高的,往往是普通人买不起,这才有了书坊。这些书坊一般是在官办学府附近。

⑤为了防止盗版,在书中插入一些不相干的字,也叫“隐名避抄法”。这个方法就是从宋代时就有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