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象牙戥子称值多钱?
早在《梦粱录》中就有了完整的衡器和计量制度。宋代已有专用衡器,当时称“秤”为“秤铊”,有提、绳、炉、秤钩等部分。宋代的称重单位主要有贯、斤、两、钱四类。根据宋代各种制的规定,1公斤=16两=10钱=10又1/10市斤。到了明代,市制斤两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是形成了1市斤=16市两的市制。在16两秤的情况下,1市斤=16两=0.5公斤。1两=10钱;1钱=10分。清代基本延续了明代的衡制。
在《物理小识》中,对衡器有所记载,从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提绳器具以及器内刀星,都可以称量细微的重量,也就是说现在的天平或者是杆称。可是,这样的衡器只能称量较大的体积物体,对于有些体积较小的物体,人们就采用了戥子。
一、什么是戥子
“戥子”,读音为děn zi,又作“斟剂”“汀子”[1]另一种称量工具。较称骨量轻,主要用来秤药材、黄金、贵重香料等。
戥子是中国传统制秤的一种,是专门用来称量金、银、珠宝等贵重珍宝的小秤。因地而异,又称为吊秤、珠秤、铤称、戥秤等。明代李时珍引《宋史·舆服志》“香药珍宝多用戥子称之”;清代李调元《南越琐志》“其香药之物,必用银吊称之”,都说明了当时的戥子已很盛行。
据文献记载,明代已出现戥子。清代袁枚《题天平义》诗云:“南庄新报天平子,一秤能秤半边人”,“半边人”即半两重。据此,可知清代中期天平、戥子已很盛行。作为经营药材的商贾,必须使用戥子,否则,出售药品就不能分毫。
二、清代象牙戥子称值多钱
重量在1千克以下的金银珠宝贵重用品,中国古人多使用一种命名为“戥子”的小秤来称量,因质量较小而无法称量药载。这种秤子由于称量和称量范围比较小,在中国古代又称“爪秤”或“小手称”。《天工开物.珠玉》:“金银珠玉之秤,名曰戥子,最为轻重分寸,而先王秤制废矣。”
清代赵翼《陔余丛考》称:“今药肆用戥子,以铜铁为使,以丝为绳,而其锤豆较大,秤香药者为小者,止称一两,其法亦以锤豆垂于秤钩,而所重只在钩之上。然衡其轻重,不能过于五两,虽珠宝之重者亦可称之。而其法以秤锤悬于秤钩之上,所衡之物置案上而钩悬之,用牵秤绳着耳。”从清代赵翼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人使用的小型提系杆秤,其称量为五两,最大称量为一公斤;提绳一端绑着秤钩,另一端系在一块小铁锤上,铁锤重量大约在一斤左右。
由于使用小型杆秤对中药原料进行称量,客观上提高了中药的质量,同时,这种小型杆秤还可以对中药的炮制工艺进行监管,如对剧毒药物蛇兽的药炮制定量,非普通医药工们就很难超量使用。
从《天工开物》对戥子的产生背景的描述,到宋应星对戥子功能的介绍,再经由清代文人郑珍和赵翼的考察和总结,使得我们从多个角度对戥子这种古代中国独有的称量工具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