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鉴别清代药师佛?

沈欣奕沈欣奕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虽然清代的佛造像在艺术上,不无可比之唐代佛造像艺术的水准,但是,整体来说,清代佛造像的艺术价值远不及唐代。

在清代,由于统治者自身文化素质不高,且对佛教采取限制政策(因为僧尼的存在,容易影响其统治),故而,清代的佛教艺术,更多是局限在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与民间佛教(如烧香拜佛等)上。

对于汉传佛教(俗称禅宗)的造像艺术影响不大,从现存的清代佛造像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清代的佛造像,不论是高大的坐像,还是小巧的挂件,不少存在着衣纹草草了事,面弥有的须发不辨,甚至还有身上衣纹与手脚衣纹错叠的毛病。

但是,清代也有一些佛造像作品,艺术水平较高,有些作品,无论是从造型艺术上,还是从材质运用、工艺处理上,都颇有可观之处,不失为一件好的佛造像艺术作品,例如:广东省博物馆所藏的清代铁观音禅师书写《楞严经》手卷,其背面即有一件清代的菩萨坐像,通体用红铜铸造,造型优美,形态生动,浑身上下,刻工精细,衣褶飘动,形象地刻画了菩萨的温煦端庄,仪态万方,堪称清代红铜造像精品。[6]

清代的药师佛造像,现在所知也不算很多,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清代的药师佛铜座像,高23.5厘米,佛结跏坐于须弥座上,左手当胸持药炬,右手捻药草。座下刻阳文隶书款的“大清乾隆年间”。像内有两根立柱,柱上有龛,内塑地藏菩萨坐像。

此件作品有两大特点:

1、此造像不同于以往见到的药师佛造型。一般的药师佛造像多作女子形象,且左手持药师钵,右手拈药品,即为“药师佛”三字。而此造像以男子形象表现,且左手持药炬,右手捻药草,表现“药师”二字,颇为独到。

2、这一塑造,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话题:即是在中国历代的雕塑艺术中,塑造男性“药师佛”像是否先例?

从现存资料来看,虽然,早在一千多年前,在丝绸之路便已有男性“药师佛”的形象流传,[2]但中国本土所塑造的男性“药师佛”像,这还是第一尊。

如何来评判这件清代的药师佛铜座像的艺术水平呢?

从整个造像来看,人物形象塑造比较成功,药师佛相貌清健,面庞丰腴含蓄,两眸含情,下颌稍长,略有女性化倾向。上身袒裸,下着裙,斜披优履,两脚后伸,似踏莲花(相传,释迦牟尼佛在舍耶奈古城乞食,适遇一婆罗门女供养一钵饭,佛食已,便踏莲花,浮于水上。故此像亦称“踏莲花”)。从雕塑手法上看,此像由于用了比较简明的雕塑语言,即概括洗练的手法,便突出地表现了药师佛的精神气质。

在材质运用上,此像以红铜为材,显得很有光泽,颇见质感,而铜本身所特有的红褐色,也突出了像的主旨--“药师”的含义。

就工艺来说,此件作品通体造型完整统一,铸造均匀细腻,无露地,无斑痕,没有经过修补。

总的来看,这件作品在题材上虽无唐佛像艺术之博大精深,在具体的人物形象塑造上,也无明代佛造像艺术之细腻感人,但作品基本塑造得比较完美,在清代红铜雕造像中,可属上乘之作。

在清代,一些宫廷制作的高档佛造像,除了使用红铜,也会使用金、银、玉、珠、瓷等材料来制作佛造像,特别是一些佛手持的法器,往往使用珍贵宝石镶嵌,工艺极为精湛,但由于这些珍品大多收藏在博物馆中,常人难得一见,这里,就不多说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