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套人民币设计合理吗?
人民币设计的思路,按照发行时间顺序大致是这样的: 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了第一批人民币,这是新中国发行的最早的人民币,这些纸币上印有马叙伦题写的行名,郭沫若题写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和“中国人民银行”章,还有毛体签名。 这批人民币设计风格朴素,因为当时条件所限,无法从工艺技术上保证纸钞的伪装性,因此钞票上的人像大多清晰可辨,这对防伪是很大的缺陷。当时国内经济极度混乱,物价飞涨,为了便于管理,这批人民币被分为一、二、三等,分别对应当时的军粮、棉纱和黄金储备,以固定汇率与金银财宝直接挂钩,也就是说你拿一叠一元钱,我可以兑换一筒大米或者一罐茶叶。
1950年至1953年间,我国进行了货币制度改革,统一了全国币制,取消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金本位制,发行第二套人民币。这一版币的设计思想有了很大的改变,放弃了第一版的“人民”字样,采用了一贯币名称,同时纸币上的人像逐渐淡化,正面主体图案变为花纹,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定的防伪作用。但这一版的纸币仍旧是按照币值的变动来更换版面,因此5元面值的大额纸币一直沿用到1967年才出现。
1962年,为了减少伪造技术对银行支付的威胁,我国发行了三套新版人民币,这套人民币采用了新的花边防伪工艺,同时主景图案更加丰富,有工农知识分子头像,也有风景人像,而背面的图案则变成了花边加国徽。这套人民币延续了上一版五元的面额,直到1976年才更换新脸谱。 直到1980年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印刷技术的不断升级换代,以红外荧光技术为基础的新版防伪方法问世,国家金融部门终于摆脱了假钞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