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的钱一百的什么样?

屈小吉屈小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35年法币改革前,国民政府一直使用银本位制,也就是以银两作为本位货币。此时主要流通的是银元(俗称“大洋”),每枚面值一元,含纯银一两。由于白银产量有限且具有国际性,因此这种货币发行量非常有限,并不像现在如此普遍。 当时中国的主要出口货物是鸦片,进口货物主要是工业原料和机器设备,在国际贸易中处于逆差状态。为了填补这个漏洞,英国等各国大量印发纸币,将本国的白银和工业品输送到中国,导致中国外汇储备逐渐下降,通货膨胀不断加剧。

到了20世纪30年代,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又让国际银元价格暴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保持银本位制度,势必会重蹈晚清的覆辙——白银外流、通胀加剧。 于是,国民政府在1935~1637年间推行了法币改革,停止银币(银元)的铸造与发行,统一发行信用良好的法币。 所谓法币,就是由国家发行的纸币,由于纸钞没有实物基础,因此必须依靠国家权力来保证其价值。

虽然名义上法币的价值由黄金或白银确定,但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一种惯例而已,当外国贵金属继续大量涌入中国时,法币的贬值就成了必然趋势。从1935年到抗战爆发,法币发行总量从4亿元暴增到28万亿元,实际购买力大约下降了95%。 如果只看数字的话,似乎国民党政府的法币改革成功遏制了通货膨胀,但事实上并没有收到任何效果。因为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并没有收回所有的旧票子,也没有完全控制全国的金融秩序。

事实上,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上海等地仍然存在黑市,旧钞票仍在流通,人们仍然可以很方便地用金圆券兑换英洋。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政府所谓发钞4亿换回10亿英洋的说法当然无法兑现,而英洋又继续在中国市场上泛滥,通胀依旧。直至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太平洋战争,掠夺了大量的金银和贵重金属,才最终打断了英洋在中国的交易。从这个角度来说,蒋介石的“法币新政”其实是一场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