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邮票的信封有价值吗?
我有很多这样的信封,不过不是邮政部门的,而是邮电部门的(那时候还没有邮政部门)。 先说结论:有收藏价值! 但价值不高。
原因如下: 一、这些信封都经过了多次邮寄过程,虽然看起来不是很旧但是保存了很久,有磨损,有些还压褶了; 二、信件内容都很简单,都是普通的朋友问候或家人慰问之类的内容,没有很特别的; 三、信件的署名信息都不全,要么只有收信人姓名和住址,要么只写了发信人的住址,而且大多数都没有邮编(那个时候没有普遍使用邮政编码); 四、信件的发送单位大部分是“邮电局”,而不是现在的“邮政部门”,而“邮电局”是有电信和邮政两块业务的,当时的“邮电局”在乡镇一级一般负责的是邮政业务,而在县城以上级别的一般负责的是电信业务; 五、尽管年代久远,但这些信封上的邮戳都保留了下来,有的还比较清晰。
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肯定是那些加盖了印章的邮戳,如“中华民国某某省某县邮局稽查处”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某市邮政局稽查室”等等的圆形邮戳,这些是比较有价值的,因为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当时各地的邮务工作状况。 不过,我认为最有价值的还不是这种盖有印章的邮戳,而是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前夕那些在邮筒上贴着的纪念性的印有“中国人民邮政”字样的长方形邮戳,因为这些邮戳上面印有“PM”(人民邮政的英文缩写),而这个英文缩写直到2007年才取消。
所以,如果朋友您有幸拥有这样一枚50年以上历史的具有“PN”标志的邮筒戳的话,那可真是无价之宝了! 另外,由于通信的需要,很多人曾经给自己制作的信封上过各种邮戳: 还有的人为了表示自己的爱国热情,在信封上剪去“邮政”二字,露出“电”字,来暗示自己发出的这封信是通过电讯方式发送的——其实,这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总之,这些有着浓浓的时代特色的实物档案资源,是我们了解过去那个年代最真实的形象史料,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科研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