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铜钱有收藏价值吗?
明代的“永历通宝”背“桂”,是南明惠帝朱由榔于公元1650~1657年在广西所铸。 由于“永历通宝”字体端庄、形制规范,且制作较精,流传至今的“永历通宝”数量并不少见,因此它在古钱收藏界中的地位算不上太高。不过,近年来随着古玩市场的逐渐升温以及古钱币收藏热的不断盛行,“永历通宝”的价格可谓水涨船高,屡创奇迹。 一枚仅仅存世几十枚的“永历通宝”背“桂五文”去年就以48万元的天价被某收藏家购得,而其他不同版式“永历通宝”的价格也均达到数万元人民币。
除了“永历通宝”外,明代的其他古钱币如“弘治通宝”“永乐通宝”“成化通宝”等价格也都相当不错,在拍卖会上的表现可圈可点。例如2009年春拍,一枚“弘治通宝”背“当十”以11.3万元成交;同年秋拍,另一枚“弘治通宝”背“当十母钱”则拍出了18万元的高价。 而早在2006年,北京春季拍卖会上就曾拍出过两枚“永乐通宝”,其中一枚背文“廿四监",以10万元的高价亮相,创下当时该钱币的最高成交价。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明代的古钱成交价格并不包含佣金和手续费,如果加上这些费用的话,每个品种都要额外多交好几万元的费用。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天价,原因也非常简单。一是因为明朝(包括明代钱币)历来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受文人雅士青睐的一个朝代之一,相关史书文献资料丰富,为后人研究这个时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二是自乾隆皇帝以后历代帝王都热衷于把自己的画像刻在钱币上,既体现了君权神授的尊严,同时也丰富了历史文化内涵,而这些带有“御书”“御制”或者“乾隆恭造”等等货币文字的明钱往往能卖出不菲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