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银币价值高吗?
已故钱币大师赵康平先生曾经在《中国近代银元》一书的“绪论”中指出,“清末光绪、宣统年间(1875~1908),清政府先后铸行了‘光绪元宝’和‘宣统元宝',这两种银元的背面,都有一个十分醒目的汉字‘圆’字……” 赵先生所说的“圆”字,即是指清朝的“元”币,也就是常说的“大清铜币”,它有个很形象的名字——龙洋。
据史载,由于当时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中白银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两广总督李瀚章奏请仿照香港“英皇道”的铸钱方法,在广东省开始铸造机制铜圆。所谓“英皇道”,其实便是后来的“香港元”。 据学者研究,“香港元”这个称谓属于借代关系,其本意指的是英国在香港建立的殖民地时期所发行的货币。而之所以被称之为“香港元”,是因为这种新式铜圆的正面图案是一枚五瓣花星,而背面的英文名称是HongKong Dollars,直译过来即是“香港元的意思”。
由广东启动的这套新式铸币机,后来被陆续引进至江苏、福建等省,使这种新式铜圆逐渐得以推广。而其样式和重量均有固定的规范,因此也被戏称为“方孔板”或“方孔仙”。至于颜色,因铜质的化学属性,新铸成的铜圆大多呈紫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