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银锭收藏价值高吗?
银锭的收藏要论朝代,还得从唐宋开始,但是唐银并不多见,而宋银则相对较多。 宋代是中国货币史的一个变革时期,它从汉代以官铸币为主,到隋唐纸币的出现,再至宋朝,民间私铸币与官方铸币并行的格局形成。我们可在宋代看到大量民间铸币的痕迹,而这一现象在汉唐是很少见的。
银锭从唐代出现,五代十国时由武人掌权,社会动荡不安,因此唐代的银锭多厚重、造型粗犷;而后进入宋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银锭的制作工艺也日渐成熟,其种类和样式也越发多了起来。 到了明清时代,银锭的形制基本上已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至近代才发生明显变化。这里需要提及的是,目前市面上所见的一些“元银”或“元代银锭”,这些银锭实际上真正的元朝银锭极少,而且形状与明代后期及清代的银锭没有多大区别。
个人认为,元代的银锭之所以少见主要是因为当时冶炼技术较差导致的资源匮乏,另外元朝疆土辽阔,南北交通经常受阻,所以南北方的钱币难以流通所致。 清银锭按形制可分为元宝式、饼式、马蹄式等几类,此外还有熔锭。其中元宝式的数量最多,造型基本仿照明代方孔铜钱铸造而成,但比明代的方孔铜钱显得厚实些,有些背面有铭文。这类银锭一般比较重,含银量较高;而饼式银锭则较细瘦,大小如银元,表面有轮纹,多为五十两、一百两一枚,也有五十枚为一串的。
不过,这些银锭的价值并不取决于它的重量或者内含纯银的量,因为里面可能会有一定的杂质或者是其他成分。价值的高低主要还是看它的出土数量和品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