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时期纸币现在价值多少?
“崇宁通宝”是北宋徽宗赵佶的年号,因此币上书有“崇宁通宝”四字;另外,宋代的年号不太像明代那样一年一个,而是几个年号交替使用,比如“熙宁”“元丰”等;再一个,宋朝是不铸行铁钱和铅钱的,所以铜板价格高一些也正常 。
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因为现在市面上所谓的“崇宁通宝”很多都写着“重宝”,这是宋徽宗另两个年号“大观”、“政和”的铜币,只是“崇宁”两个字没变罢了。那么这样的钱币其实很一般了。
另外一点是,楼主说的这种纸币在汉代就有发行了,而且是作为“贷币”(当时没有银本位制,所以不能叫“银币”)而非“信用货币”——这就是说,它是国家背书的、以物(盐铁等商品)为抵押的借贷凭证而不是单纯的国家债券,这一点类似现代银行的存款证明或者存单。但古代社会交易大多用现钱(就是交子也是纸币,而不是支票),这种借钱要还本付息的东西并不受百姓欢迎,以至于后来干脆不用白银、黄金做抵押了,直接印张白纸就能买东西——这就成了“钞”。
“钞”在中国历史上演变了很多次,最出名的是元朝的“中统钞”和“至元钞”,还有明代的“大明钞”。至于清代,虽说也有“大清宝钞”和“大清钱钞”的称呼,但这些所谓“钞”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它们不再是以物资作抵押的“贷币”,而纯粹是国家发行的债券了,并且不再受到法律保护——“欠钞”可不犯法哦!也就是说,清朝末年人民根本不将这些东西当做“钞”来看待了。所以,最后清政府只能将“大清新造”的银元、铜币拿去充当“钞”的角色……